阿巴泰沉著臉下令後轉頭衝著格日楞問道。
“貝勒,我倒是想了一個好主意,貝勒可吩咐手下找些長繩來,就讓我們蒙古騎士用最拿手的套馬法子,用繩索套住拒馬拖開,雖是麻煩一些,但定能管用!”
“好法子!真是個好法子!不過,為防明人大炮轟擊,一次只遣幾人騎馬跑過去就好,這樣就算明人開炮也打不著咱們,快去快去!”
格日楞的法子讓阿巴泰喜笑顏開,他趕忙吩咐手下去後營找到繩索給右翼的馬隊送去,格日楞也隨即打馬馳回了本隊。
小半個時辰後,從後營找來的數十根長長的繩索送到,幾十名躍躍欲試的蒙八旗騎兵接過長繩,挽好繩頭圓圈後,幾名騎兵率先向三里開外的拒馬衝去。
在明軍大隊人馬的注視下,幾騎蒙古騎兵飛奔而至,在隔著拒馬還有十餘步地地方,幾名蒙古騎兵同時放緩馬速,然後舉起繩子在頭上快速轉動數圈後揚手甩了出去。
由於只有幾名騎兵奔至陣前,明軍的炮營把總沒搞清楚清軍到底要做什麼,待看到幾根繩索穩穩地套住幾具拒馬並將其拖拽開後,這才知道清軍在搞什麼鬼。
但就算知道了也根本無濟於事,大炮是用來轟擊密集目標的,對於這種移動的個體卻是無可奈何。
就這樣,在明軍大隊人馬的注視下,蒙八旗的幾十名騎兵往來賓士,不到半個時辰的功夫便將明軍左翼的拒馬全部拖走。
看著遠處無遮無掩的明軍長槍方陣,格日楞心裡暗自得意的同時下達了命令。
第一隊五百騎兵自大隊中踏著碎步出列,在領頭的一名牛錄章京的招呼下,五百騎兵排成了鬆散的錐形,開始打馬跑了起來,第二隊五百騎則是出列後下馬原地等待,隨時等待命令發起第二波的衝鋒。
由於懼怕明軍大炮的傷害,清軍弓手並未跟隨,只能遠遠地看著騎兵逐漸加速向前衝去,五百名步卒則是在佛郎機的射程外列隊,等候命令殺嚮明軍。
隨著周遇吉的吩咐,親兵揚起一面黑旗來回搖動幾下,左翼明軍長槍手向左轉身後,迅速組成了四個五百人的密集方陣,前排長槍手把槍的尾部插入地面後用腳踩住,彎腰躬身,雙手用力攥住槍桿,將雪亮的槍頭斜指向前。
後排的長槍手則是將長槍架在前排肩膀上向前探出,整個方陣頓時變得像一個刺蝟一般。
就在清軍第一隊五百騎兵馬速剛要起速的時候,霹靂般的巨響聲震四野,左側城頭上的兩門紅夷大炮再次打響,兩枚彈丸從城頭撲向兩裡之外的清軍馬隊。
雖然早就對明軍的大炮有所防範,並採取了鬆散隊形衝鋒的清軍騎兵,還是沒能躲過彈丸的覆蓋,兩枚先後落地的彈丸威勢驚人,先後將數匹奔跑中的戰馬直接撕裂或擊殺,馬上的騎士因為身披鎧甲騰挪不便的原因,紛紛從疾馳的馬背上被甩了出去,輕者骨斷筋折,重則頭頸折斷當即斃命。
但紅夷大炮發射後,沉重的炮身會因巨大的後坐力而發生偏轉和挪移,再次發射時必須由十幾人合力將炮身復位後才能再次裝填發射,所以雖然威力巨大,但發射間隔需要數百息的時間,因此只適合與城頭防禦。
清軍騎兵並未因幾人的折損而產生慌亂,反而紛紛將馬速提到了極致,眨眼之間,衝在最前的的騎兵距明軍長槍手只有百餘步的距離,再有十餘息的功夫便要撞入方陣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