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曆十七年,九月二十六,巳時三刻,位於龍江造船廠的工部火器司基地。
朱慈煊站在一個人造土山的山頂上,身後站著工部尚書宋應星(朱慈煊於三年前派人在江西奉新縣瓦溪牌樓裡尋到,接到江寧出仕工部尚書,現年75歲高齡)
晉王李定國、延平王鄭成功、鞏昌王白文選、咸寧侯祁三升、黔國公沐天波、廣國公賀九儀。
總兵魏勇、王啟隆、龔勳、吳承爵、王自金。
工部造船司郎中王成元(正五品,龍江造船廠)、工部火器司郎中宋士元(正五品)。
太子賓客陳宮(正三品)、龍驤衛指揮使張遼(正三品)、龍驤衛指揮同知高順(從三品)、龍驤衛指揮同知蔡九儀。
龍驤衛指揮僉事曹性(正四品)、魏豹、王升、陳謙。
龍驤衛鎮撫沐忠亮(正五品)、安朝柱等人。
(龍驤衛於永曆皇帝返回江寧城後,下旨組建,歸太子朱慈煊獨立指揮,屬太子儀衛司。
本來儀衛司的品階只是正五品,永曆皇帝朱由榔下旨把儀衛司提格為衛指揮使司,品階也從儀衛司正五品升格衛指揮使司的正三品)。
這裡是火器司的基地,從昆明搬遷至此已經快四年了,原來的大片荒地,現在大變樣,處處都是水泥路,牆壁,宿舍,倉庫,火炮鑄造工坊、火槍鑄造工坊、火藥製造工坊等等。
一大群大明的高階將領好奇的看來看去。
宋應星、宋士元、王成元站在朱栩身後,三個人精神振奮,目光灼灼。
宋應星道:“太子殿下,新式火炮我用了殿下設計建造的高爐,出產的鋼材, 因此大炮的重量比紅衣大炮減輕了近一倍。
炮車也借鑑了弗朗機人的設計, 方便運送,就是對陣騎兵也能很快部署到位,對陣步兵,更是綽綽有餘。”
朱慈煊看著不遠處的倉庫裡, 推出的一門門漆黑的大炮, 每門大炮下面都裝有一個帶輪子的炮架,看上去有點像平板車, 前拉後推都可以, 已經有了一絲後世牽引火炮的影子。
“這種新式火炮口徑多少,射程有多遠?”朱慈煊問。
其實, 射程才是他最關心的, 後世不是有一句話,老是說什麼‘真理永遠在大炮射程之內嗎’,可見射程對於火炮來說是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宋應星對此張口就來, 抬手一指下面的火炮的道:“殿下,火炮口徑用殿下送來的測量工具測量是120毫米。
射程由於用了新研製的顆粒黑火藥,經過宋士元他們火器司的多次測試,這種新式火炮在保證不炸膛,最大裝藥量的情況下,有效射程可達一千丈,最遠射程可達一千五百丈左右。
並且得到殿下的指點, 我們現在用的火炮發射藥,用紗布包裹顆粒狀黑火藥,壓實成圓柱形,底部留出火繩,裝填速度大大提升。
還有我們改進了開花彈的引信, 把以前的火繩引信,改成了我們地雷所用的鋼輪火石引發裝置。
在鐵鑄炮彈的頭部的機匣內安置一套傳動機構, 當裝在炮彈頭部的機匣落地後,機匣中的墜石下落, 帶動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 引爆炮彈。
朱慈煊心中微驚。
一是:有效射程一千丈,也就是3200米,3.20公里(明代1丈=10尺, 一尺=32厘米)。
一千五百丈, 就是4800米,4.80公里。據他了解, 3.20公里這個射程就已經超過了歐洲大炮的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