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開局我成為大宗師> 第六百八十四章 科舉制度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八十四章 科舉制度 (1 / 2)

從鑄造司裡面離開時,幾乎所有的世家出身官員都是一臉面無表情的樣子,認真觀察的話,還能看到他們眼神中透漏出幾分絕望,相對而言,葛明志他們這些寒門派系官員們臉上就充滿了笑容,在他們看來,鑄造司發明出來的印刷機絕對是劃時代的東西,未來書籍將會普及全天下的讀書人,寒門士子也不再會因為書籍太過昂貴而讀不了書了,他們完全可以憑藉努力躍升階層。

對於那些世家派系官員們的心思,皇帝葉桓是看在眼裡的,不過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畢竟不管是印刷機,還是等下回到皇宮後,他就要跟他們說的科舉制度,都是在挖世家門閥的根。

回到皇宮後,皇帝葉桓直接把自己已經制定好的科舉制度拿出來,他讓諸位臣子討論一下怎麼才能快速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沒錯,皇帝葉桓這次是獨斷乾坤,並沒有跟大臣們商量的意思,而是直接決定了一舉推出科舉制度,以他現在的威望,劉莽他們這些世家派系官員,哪怕心‏‎‏‎‏​‎‏‎​‏‏‎‎‏‏裡面再怎麼不願意看到科舉制度的推出,他們也不敢提出反對意見,主要也是沒有反對的理由。

既然下面的大臣們沒有反對的聲音,那麼自然就是贊同了科舉制度了。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內閣大臣們和六部的重要官員們,他們都圍繞著皇帝制定的科舉制度討論,並且對科舉制度一些皇帝沒有考慮周全的地方提出了一些改進的意見,然後向皇帝稟報情況,最後再由皇帝向全國頒下聖旨,這就讓科舉制度成為了大漢帝國的一項國策

朝廷要實行科舉制度這件事迅速地傳遍了整個大漢帝國,哪怕是最偏遠的地方也有官府的衙役去張貼布告,宣講這項政策,就是為了保證所有的寒門士子,所有的讀書人都可以知道這件與他們未來前途息息相關的政策。

如果說大漢帝國給廣大的農民分田分地是一件讓無數人高興的大好事的話,那麼這項科舉制度就是對所有寒門子弟一次相當於改變命運的大好事了。

原先大漢帝國雖然開辦了很多官塾,並且還讓一些家族可以開辦私塾,只是哪怕多了很多可以讀書的寒門士子,他們當中能考進大漢大學院的學子還是佔據少數,而且讀書的成本可不低。

一個農民家庭可能要花費很大代價才能供一個孩子讀書,不僅是因為書籍和文房四寶很昂貴,還因為要讀書還要給老師不菲的束脩,當然,官府開設的官塾是例外,只是可以進入官塾讀書的都是天賦最好的一批人。

以大漢朝廷現在每年大幅增長的財政收入,朝廷的官塾主要有京城的大學院、府學、郡學、縣學和鎮學這五個等級,不過比起想要讀書的寒門子弟來說,這些官塾的數量是遠遠不能滿足的。

至於那些家族開辦的私塾,他們很多都是培養自家子弟為主,最多為了名聲招收一些天賦比較好的寒門子弟進入他們家族的私塾讀書,這隻能算是一種恩賜。

科舉的應試者主要由兩部分人組成,即「生徒」和

「鄉貢」。生徒即官辦學校的學生。鄉貢即各地人自學或在民間私塾學成,到縣、州應試,經地方考試合格,再到京師應試。

其實實際上原來葉桓一直都沒有實行科舉制度,不僅是硬體條件還不行,軟體條件也是不行的,現在印刷機已經被髮明瞭出來,並且天下也歸一統,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已經具備好了可以實行科舉制度的時候了,所以他才會頒佈聖旨把科舉制度當做國策確定下來,這也算是大漢帝國的第二個祖宗之法了,第一個自然就是官員們的退休制度和皇帝的退位制度。

皇帝葉桓制定的科舉制度是參考他前世古代盛行的科舉制度制定出來的,並且經過下面大臣們討論,提出了一個比較符合這個世界的一些規

定,還把一些不合理的剔除掉,這樣一來,就推出了符合大漢帝國國情的科舉制度了。

大漢帝國的科舉制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選拔官吏為朝廷所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