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大乾,正處於天災不斷的惡劣環境裡苦苦掙扎。
不是旱災就是水災,要麼就是蝗災和雪災,地龍翻身也逐漸變得尋常。
每一次,都會導致地方損失慘重,百姓的生活和生產狀況,都遭遇了相當嚴重的破壞。
在這個過程中,朝廷和官府還算給力,並沒有坐視災情蔓延不管不顧。
可問題是,朝廷自身的能量有限,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
然後,不少地方就出現了王朝中後期,才會出現的大肆土地兼併一幕。
按說,出現這樣的狀況,肯定會引發地區局勢,甚至天下局勢動盪不安,甚至出現義軍揭竿而起。
可偏偏,大乾境內流民倒是不少,可義軍卻是一支都無。
但凡天災情況稍稍緩解,不僅各地局勢迅速恢復,就是流民數量也是迅速減少。
有些受災嚴重的地域,當地百姓繼續留下堅守的十不存一,可依舊沒有鬧出什麼亂子。
被波及的繁華城鎮但凡不是徹底損毀,用不著很長時間就能恢復部分繁華喧囂場景。
這樣的場景著實有些詭異,卻是實實在在發生著。
使得朝廷和地方官府的秩序,經受一次次創擊,卻依舊還能維持下去,不給野心家絲毫可趁之機。
真的,若不是朝廷每年的收入,都還能穩定在每年兩千萬兩到三千兩萬之間,單單以地方民生而論,大乾已經到了晚年,出現了積重難返的跡象。
事實上,尼瑪的大乾才剛剛從承平百年的太平光景,進入天災人禍不斷的狀況。
底蘊還是很強悍的,不然官府衙門體系早就維持不下去了。
這一切,自然得益於開國勳貴集團,開啟的外海探索之風。
北方地域的大部分流民,都被開國勳貴集團收攏,然後培訓一段時間直接坐船送往外海地域。
要是放在尋常時候,單單他們大肆收攏流民,並且進行簡單的組織培訓,估計就會引起當今和朝堂的特別警惕。
尼瑪的,無緣無故你丫收攏這麼多流民,還將他們組織起來訓練想要幹什麼,造反麼?
可是現在,當今和朝廷差不多已經熟視無睹了。
他們自然知曉原因,外海需要大量流民填充。
而前往外海地域發展的流民,必須經過簡單的組織訓練,擁有一定的防禦手段。
這些年,透過開國勳貴集團的手,前往外海發展的流民,數量已經超過百萬。
整個北方有多少百姓?
受到天災人禍影響的百姓數量,肯定不下於數百萬,可能超過千萬之數。
但在地方官府體系還能維持,朝廷也算是管事的當下,但凡家裡有些底子的災民百姓,都不會輕易離開家鄉。
古語有云人離鄉賤,可不是說著玩的。
真正的流民規模,也就一兩百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