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夢書院,折柳亭。
亭臺中坐著三位儒袍老者分立對坐,煮茶品茗。
其中一人身穿緋紅色的官袍,鬚髮皆白,他就是這次送行的主角。
蘇子詹,自稱東坡先生,開元十二年的探花(科舉考試第三名),後入職翰林院,沉浮宦海數十年,才擔任了禮部侍郎。
本來,他是有機會入閣拜相,爭取一下內閣首輔的資格的,卻因為女帝對於書院的忌憚,他也受到了牽連,被外放到地方擔任主官。
雖然劍南道觀察使是貨真價實的一地封疆大吏,但與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輔之位相較,就沒有任何可比性了。
至於另外兩人,都是名聲在外的當代大儒,在某個領域頗有建樹。
其中蒼髯碧眼的白衣老者,名叫張載,大周宮廷棋待詔,被女帝封為“大周棋聖”,號稱大周棋道第一人。
另一個灰袍,留著山羊鬍子的叫李真卿,官至兵部尚書,已於三年前致仕。
不過,他負責編纂的《兵法總論》還是武官的必讀教科書,
辭官後投身書法之道,李真卿憑藉著一篇《祭侄文稿》美滿文壇,被後生晚輩瘋狂追逐,稱大周書法無能出其右者。
至於那些前來送行的學子,則是都站在樓閣外,席地而坐。
庭院中,陳弘毅跪坐在紅案前,一口果釀,一口炙膾(烤肉),口中塞得滿滿當當的。
他滿臉嫌棄的看著一眾高談闊論的學子,口中含糊不清的說道。
“要我說呀,這宴會吃飯就好好吃飯,扯這閒淡幹嘛?”
此言一出,身旁的三人投來嫌棄的目光。
你丫的臉皮是真的厚,吃著別人的還嫌著嫌那,吃人的就算了,你嘴還一點都不軟。
陳弘毅打了一個飽嗝,用牙籤提著牙縫中的肉屑:
“謹訥,這次宴會可是你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你一定要好好把握呀!”
陳謹訥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沒好氣的說道。
“大哥,我不是與你說了嗎?我不在詩詞,在這宴會上又能如何?要不你幫我寫一篇?”
陳謹訥的意思也非常明顯。
你行你上呀,不行別bb。
陳弘毅還真的就不客氣,長袖一揮。
“上筆墨!”
尉遲文哲則是被他的氣勢給唬住了,連忙將紙筆遞了過去。
三人就圍觀著一旁,尉遲文哲對著陳謹訥竊竊私語道。
諸葛天明看到這一幕,胖胖的臉上寫滿了大大的問號。
“弘毅這傢伙到底行不行呀?”
尉遲文哲則是一副小迷弟的模樣,望著陳弘毅眼中冒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