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
老儒看了一眼底下的官員,十分自信的說道:
“我這治世三策絕對有用。”
“一,收其器。”
“收繳天下百姓的兵器,武器,鐵器,弓弩箭鏃,還有馬匹,一切武器收集起來,統一管理,或是丟入懸崖,或是熔鑄銷燬。”
“要知道,沒有武器的武者,跟具有武器的武者,這可是兩回事。”
“沒有了利器,子民就沒有了血氣,就像沒有了牙齒的狼,沒有爪子的老虎。”
“收繳了利器,天下可安穩一半!”
“所有鐵器都可收繳,如此下來,只有朝廷有武器,以利器武者,對抗無利器之子民,其他人還不是待宰的羔羊?”
“二,乏其身。”
“沒有了武器,天下依舊有武者,武者宗門照樣強大,我們這個時候就要讓子民們疲於奔命,沒有時間加入宗門練武。”
“子民活著都難,怎麼練武?”
“我們可以收繳糧食,囤積食物,收繳物資,養活自己的勢力,讓子民拼命才能吃飽飯,卻又不會餓死。”
“半飢不飽,能活而苟且偷生,子民怎麼會是朝廷的對手?”
“子民餓了,拼命才能吃飽飯,他們還怎麼練武,還哪有心思加入宗門?”
“一天不幹活,人都快餓死了,練個狗屁的武學。”
“久而久之,子民面黃肌瘦,不再擁有強大的實力,宗門沒有弟子加入,越來越弱,武者越來越少……”
“疲乏天下生民的身體,養活了朝廷的力量,怎麼可能天下大亂?”
“依我看,我們趙國之所以亂,就是因為對子民太好,養活了子民,反而削弱了朝廷。”
老儒侃侃而談。
這是他上百年來對趙國的總結,他也是他對人生的總結。
他越說,底下趙國的官員,臉色就越發精彩,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還有這種治理天下的道理。
明明是削弱子民,怎麼就強大了趙國呢?
民強而國弱,國強而民弱,
這老儒說的,分明就是把國家與子民看成了對立面,二者對立。
這番說法讓人難以接受,但偏偏這些官員大開眼界,還認為這老儒說的還挺有道理……
當今天下,不就是子民太強,導致趙國對掌控天下無能為力嗎?
若是這些子民,不會武功,武者少,武道宗門少,全部都是食不果腹,朝廷不就能夠輕易掌控他們,而不用擔心有人造反嗎?
聽到老儒的話語,就連底下的李夏秋也是一愣。
這理論,不就是前世商君書裡面的內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