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章談判(上)
第一個處理的是廖其珍告老摺子。葉明淨自然是準了,賞賜了一堆東西安慰他。不管怎麼說廖其珍都是帝師,政務能力如何不談,名聲那是一定要有的。
接下來就是嚴守正的摺子。瓦剌和韃靼的使臣自然要見。不過葉明淨身為‘女’帝,總要擺一擺譜。沒得一上來就趕著給他們好臉‘色’的。她想了想,趁機任命薛凝之為禮部郎中,負責這次的議和事項。讓他先去探探風聲。
剩下的幾件事務,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她收了奏摺回去細看。
然後還有很重要的一件事。陸詔的任命。
徵糧使是臨時‘性’的差事。現在戰事基本結束,陸詔也回了京。對於這麼個立了大功的人,必須給予相應的位置才行。
陸詔立的功雖然見不得光,好在如今葉明淨的王權已經到了集權頂端,可以一言定奪。她想了想,還是先將他安置在了翰林院,從五品的‘侍’講學士。
果然,陸詔沒有半點不滿。欣然接旨。
朝會結束後,新鮮出爐的‘侍’講學士很扎眼的跟著‘女’帝陛下去了南書房。
方敬和林珂‘交’換了一個眼‘色’,並肩而行。
葉明淨今日的上朝是登基以來最痛快的一次,大好的心情一直保持到了南書房。淡笑著道:“別的事不急,先說說和談吧。”蠶食草原一帶是藍圖最初的開始,重中之重。她一直記掛著這事。
方敬和林珂的意思是典型的天朝大國態度。讓兩國對大夏稱臣,‘交’換戰俘。
“沒了?”葉明淨吃驚的瞪大了眼。她已經預料到了這些古人不會有什麼先進的觀點。不過這也太簡單了吧,連戰爭賠款都沒有嗎?
方敬愣了愣,試探的道:“是否還需兩國特使來我大夏朝賀?”
呸葉明淨深吸了兩口氣,提醒自己。我不生氣,我不生氣。和這幫古人生氣沒意思。
新鮮上任負責和談事宜的禮部郎中薛凝之,不緊不慢的開口:“為著這一戰,國庫耗費錢財頗多。我大夏可向瓦剌與韃靼要求賠償。”
葉明淨讚許的看他一眼:“凝之此言甚是有理。”
戶部尚書錢思義一聽有賠款,第一個來了神:“陛下,國庫去年不光徵調了錢財,還有當年的糧食賦稅。此外,由於大量民眾被徵召當兵。田地耕種不善,今年的收入會大大減損。另者,還有三十萬大軍的糧餉、補給……”他滔滔不絕的算著,隨口就是一串嚇人的數字。眼冒綠光的盯著薛凝之。那意思是:多要些錢回來。
董學成目瞪口呆,有些結巴的道:“數,數目這麼大。瓦剌和韃靼人不會答應的。”
陸詔‘胸’有成竹的發言:“錢不夠,就用地來賠償。割地賠款好了。再製定一些通商協議。剩餘的,可以用牛羊、馬匹、奴隸抵債……”他是知道葉明淨的牧場計劃的,此時說來頭頭是道。
薛凝之瞥他一眼。目中閃過一絲詫異。頓時知道了此人也是陛下心腹,當下示好,附和道:“陸大人所言極是。臣還記得陛下和一些商家民眾簽訂的那份‘戰爭投資’協議。若要照此辦理,割地賠款是必須的。”
方敬、董學成、以及部分尚書們聽到這裡立時一愣。想到了當時危急的關頭。朝政幾乎癱瘓,國庫空虛。外有強敵入侵。內有流竄的瓦剌軍隊。那個時候,他們都做好最壞的準備了。議和、納歲貢、和親……只要能讓瓦剌人和韃靼認退兵就行。結果葉明淨在金鑾殿上掀翻了御案,厲聲大喝“在其位,某其政沒本事做事的就給朕回家種地去”
堅決反對議和。緊接著就出臺了‘戰爭投資’這種匪夷所思的政令。然後,一批商人,如岑家、孟家。一些勳貴,如景鄉侯、晉侯、慶國公、武成伯、思康伯,再有一些個人,如林珂、顧朗、蕭炫,紛紛傾出家產。最後包括‘女’帝自己,都拿出了內庫的錢。不是白白捐獻,而是作為投資。寫下了一系列條款。在戰爭勝利後要將利潤回收回來。
當日他們只當是笑話。這會兒薛凝之提起了,才最終覺悟。難道陛下是早有預謀?難道打勝了仗,除了戰利品,還真的能掙錢?
廢話打仗不掙錢還打什麼仗?葉明淨隨即丟擲了“天工所”研製出的一部分成果,以及齊靖擬定的牧場計劃。還有杜憫撰寫的如何具體發揮戰俘勞動力的長奏摺。
看完了這一系列的東西,方敬喟嘆。自己也許真的是老了。
事情商議完,時間臨近中午。葉明淨也不耽誤大家,點名留下林珂、錢思義、薛凝之、杜憫、陸詔在宮中用膳,下午再詳談議和細節。其餘人就先回各衙‘門’辦事。
宮中的午膳,並不奢華。葉明淨崇尚簡單、實惠。她將這些零碎宮務‘交’給了姚皇后,也算是給他點事做做。
姚善予的想法很簡單。吃飯就要吃熱的。於是御膳房被分割成了幾塊。其中就有專‘門’負責外宮廷大臣飲食的部‘門’。林珂這幾人的飯食還是很不錯的。沒有出現飯食冷了,或是吃不飽之類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