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你怎麼想吧,反正趨勢大概如此,也很難改變。
頭一代天子大刀闊斧,勵精圖治,打出個太平盛世,交給第二代人。
上位內守成之主,如果能接住這個局,不至於崩塌,還能延續下去,就算是好本事了。
到了第三代人,垂拱而治,按照習慣,往下執行就好。
當真不能指望太多,只要朱雄英不搞戰略收縮,不廢船隊,不放棄安南,不偃武修文,他就比歷史上的仁宣強多了。
你朱元章要懂得知足!
老朱臉色陰沉,過了許久,到底沒有發作,只是長嘆一聲。
“先生,你說最近有沒有什麼新奇的訊息,跟咱說說,讓咱也樂呵一下?”
張希孟笑道:“主公,要說這事,我還真聽說了,有個叫張信的人,正在應天開了一家借貸商行。”
“張信?咱好像聽過啊!”
張希孟點頭,“確實,他原來是科舉的頭名,結果不願意去縣城為官,就主動放棄了。畢竟不願意當狀元的人,還是多少有點名氣的。”
豈止是有點名氣,簡直是名聲赫赫好不好!
時間發展到了現在,大明朝雖然還有進士科,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考上之後,很難直接成為高官,就連翰林院這種清貴衙門也進不去。
需要道下面歷練,然後才能往上爬。
雖然他們升官會很快,但是到底不如歷史上的風光。
而且隨著讀書人越來越多,總不能人均文曲星吧?
所以狀元也不是那麼金貴,只不過大多數人依舊願意在這裡面卷。
但凡是總有例外,比如說這位狀元張信,他主動放棄了功名,跑去經商。折騰了兩三年,也不知道他到底幹了什麼。
但是最近卻開了一家放貸的商行,提供大批貸款。
這倒也沒什麼,最奇怪的是,他這個商行似乎有著無限的資金,不光沒有向銀行借貸,也沒有吸收富商投資。
彷彿就憑著自己的錢財,在源源不斷地往外放貸……
“主公,會考試可不代表著能點石成金啊!他這個本事,屬實讓人驚訝!”
老朱眉頭緊皺,“查!給咱好好查!咱就厭惡這種空手套白狼的!”
張希孟點頭,足足一個月之後,陸洲帶著結果,先找到了張希孟,這一天李善長進獻的那一批黃金,也送到了應天。
“太師,根據我的查驗,張信商行提供的一批貸款,裡面的編號,屬實同寶鈔局印給高麗的是一批!”
陸洲說著把證據放在了張希孟面前,“太師,李韓王到底是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