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這幾年確實看了不少書,什麼齊民要術,夢溪筆談,他都十分熟悉。
相比讀書,朱雄英的實踐成果更加驚人。
他參與種植了大批的新作物,什麼土豆、地瓜、玉米、花生……都是從這個莊園走出去,大肆播種,從而改變整個大明朝。
朱雄英面對綠油油的莊稼地,發出了深深的感嘆。
“皇爺爺,你說莊稼到底是靠著什麼生長?”
朱元章看了看張希孟,心說你要是知道,就說說啊!
張希孟神遊天外,他才懶得廢話,讓孩子自己探索不是挺好的嗎!
“那,那自然是陽光雨露,還有地裡的肥料唄!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朱雄英點頭,“我是知道了,可是前不久我幫著皇祖母打理種的花的時候,我發現當初放進去的土,現在清理出來,份量還是差不多的。要是按皇爺爺的說法,要用到地裡的肥料,那為什麼土壤沒有減少?”
這下子又把老朱問住了,他無言以對。
“張先生,你該說句話了!”
張希孟無奈苦笑,“陛下,臣也不是全知全能,不過殿下倒是提出了一個好問題。咱們種了這麼多年的地,到底是什麼,讓莊稼成長起來,還真沒有說清楚。如果能仔細研究,找出結論,田地裡缺什麼,就增加什麼,沒準就能讓糧食產量成倍增加。到了那時候,九州華夏,就再也不用受飢餓之苦,永遠能吃飽飯了。”
老朱眉頭聳動,心中感嘆。
“咱的乖孫子啊,你琢磨這些事情挺好的,可你要知道,皇祖父替你打下了這麼大的江山社稷。你爹又精心打理,勵精圖治。早晚會有一天,要傳到你的頭上。你可不能沉溺這些事情,你還是要學治國的。”
朱雄英一向很老實聽話,但是聽朱元章這麼講,小傢伙難得沉默了,過了好一會兒,他才道:“我不想學!”
老朱渾身一震,這要是別人,他早就大耳刮子扇過去了。
奈何這是他最在乎的皇孫,哪裡下得去手啊!
“你跟皇祖父說,為啥不願意學?”
朱雄英撓了撓頭,“不為什麼啊!皇祖父,你看我研究植物遺傳,研究對了就是對的,我想研究作物生產,成功了就能增加畝產……數字擺在那裡,實實在在,觸手可及。我能知道怎麼回事。可是你說的治國,我也鬧不清楚,什麼算是好,什麼算是壞……勵精圖治,未必能強國,無為而治,也可能萬民樂業。我總覺得,有我沒我,就是那麼回事。反正我也沒有皇祖父的睿智神武,也沒有父親的兢兢業業,我就是想幹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朱雄英說著,突然抬起頭,盯著老朱道:“皇祖父,我的想法,你會不會失望?”
朱元章眉頭微微皺起,一時間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張先生,這回你該說點什麼了吧!”
張希孟想了想,無奈道:“殿下,你不能這麼想的……正因為殿下的存在,朝中官吏才有了價值啊!尤其是中書省的那些人……他們每天忙碌,收集各地訊息,上呈殿下,忙忙碌碌,兢兢業業,要不是殿下,這些人不就白忙活了嗎?殿下說是不是?”
“哦!這麼說起來,那還有點用啊!”小傢伙認真道:“那我會學學的,就是不一定能學好。”
朱元章聽著,簡直要哭了,好傢伙,這才到第三代人,就要成為擺設咋地?
堂堂天子,就是為了讓一群當官的能有事幹,不至於閒著無聊……要真是這樣,咱把中書省解散算了!
老朱怒火中燒,張希孟則是閉口不言,眼睛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