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大個體的魚,如果在攝食旺季,採食量非常驚人,以草魚為例,高溫季節,一條草魚一天的採食量,可能佔到自身體重的50%,青魚雖然沒有那麼高的比例,但食量也不容小覷。
這就對打窩的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以為打個幾十斤好像挺多,可能來個幾條大魚隨便轉悠一圈,就吃光光了!
好了,大致的習性跟常識性的知識講完了,下面給大家講如何針對大魚這些習性,制定做釣計劃!
套用行軍打仗常用的一句術語,釣大魚講究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時間、節氣。
釣大魚最黃金的季節是入秋之後到降溫之前,這個季節的大魚為了儲備體能過冬,會瘋狂的覓食,某些地區甚至會全天進食。這時候,大魚活動範圍會變大,更容易被人釣獲。
一般守釣大魚的高手,都是聽到某些地方最近開始出大魚了,就會前往駐紮,只要方法得當,釣獲率比平常要高得多。一年當中的其他時間段,可能碰到大傢伙的機會要小很多。這就是時令節氣對大魚習性影響,從而導致的上魚率提升。
第二點,地利!
一個好的釣位,大魚出沒的地形,是很有講究的,我個人總結,一般是某些深淺交接的水下結構區會好一些。
這種地形距離深水藏身區域不遠,還可以很方便的去淺水區覓食,尤其是水庫河流當中靠近主河道旁邊又有緩流區洄灣的鏵尖做釣效果要好很多!
大致原則就是安全、食物來源有保障、水位深度合適這幾個點。
如果到一個完全陌生的水域,想要快速找到最優秀的釣點,對一名釣手的經驗要求是非常高的,我個人建議,還是多向當地釣友請教。
從機率統計學上來講,當地人對各種釣位的嘗試樣本更多,篩選出最優釣位的可能性更大!
靠自己盲目守釣,如果選的是不對的區域,很多時候是在做無用功,白白浪費時間。
第三點,人和。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釣手對守釣大物的習性認知,以及個人守釣的經驗都可以歸類在這個範疇。
多參考當地人的成功案例,進行理智的分析判斷,就可以儘可能的提升成功率。
方向上的東西說完,接下來就是具體細節了!
我主要講一個點,打窩!
我個人認為,釣大魚對打窩窩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那些名人大師動輒幾百斤的窩料並不是有錢沒地兒花,而是對守釣大魚有清晰的認知。
你想啊,咱們是業餘釣魚,人家是職業釣魚,他做出的判斷跟實際做釣的行為,能是隻為搞噱頭胡亂做的嗎?
好多人調侃人家又是大盆,又是千斤的,人家只是微微一笑不做解釋,其實真實情況,只有對方自己知道!
釣大魚做窩,最好是前幾次投窩儘可能做大窩,讓窩點裡一直有窩料剩餘,後續每天定時定量養窩,等大魚習慣了這種投餵的模式形成新的固定覓食路線,就距離釣到大魚不遠了!
這個養窩的過程,根據水域範圍的大小區別,大概持續一週到半月不等,越到後面,魚情會越穩定。
好多很隱蔽的優秀野外窩點,持續的拋灑窩料養窩,可能持續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