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咱們不是昨天臨時才做決定的嘛,時間比較倉促,所以就必須要用點野路子了!
這麼做的道理其實很簡單,螺螄敲碎之後,會擴散出組織液的味道跟物質,這些液體入水之後,會提升螺螄窩子的誘魚效果,小個體的魚類,在感知到這些食物之後也會進窩覓食。
如果周圍有青魚在攝食,側線就會感知到其他魚類在窩子裡覓食的動作,從而更快的發現窩子,這跟黑坑當中靠魚誘魚是一個道理!
等大魚進窩了,小魚自然就被嚇跑了,不耽誤做釣!
除了這個野路子法子之外,我還決定在這上面再加一把火!順道試試咱們的小藥有沒有效果!”
說完這話,張揚將敲碎的螺螄收攏起來,隨後掏出一瓶貼著屠青滅草試用一號標籤的小藥,直接倒了兩瓶蓋下去。
“頭兒,這是啥,好香啊!好像是水蜜桃的味道!”旁邊的孟凡輕輕嗅了下,很快分辨出了香氣的味型方向。
“鼻子還挺好使,基礎香基裡確實加了水蜜桃,這個季節青魚對這種味道是沒法抗拒的!產品研發還沒定型,咱們試試效果!給他來個一加一大於二!”
說完這話,張揚就用一個鏟子在盆裡攪拌起來。
味道攪勻差不多了,張揚再次祭出了打窩用的敗家勺,現場將這些經過一系列加工的窩子拋了進去。
“呼……臨時的補窩工作完成,等著發窩就好了!”張揚回到座位上,長長的撥出一口氣。
【這就完了?然後呢?】
【還是守大魚安逸呀,釣手也不需要頻繁拋竿,解說也能輕鬆一些,就是不知道大魚給不給面子!】
【趁著現在有時間,揚哥給兄弟們講講怎麼在大水域的地方守釣大魚吧?】
【剛才的小藥有沒有試用或者銷售?想搞一瓶回來試試,我們這水庫裡大青魚不少呢!】
張揚道:“小藥還處於實戰試用階段,等效果相對穩定了會發布上市的,目前暫時還沒有定型,不管是出於對客戶負責還是對新品保密的考量,暫時沒法銷售跟試用!
在等待大魚發窩的這段時間,還是給大家繼續聊點釣技乾貨吧!
剛才我看到有釣友在公頻問大水面怎麼守釣大個體魚類的問題,咱們就聊聊我對這個問題的認知!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首先一點,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魚的個體大小跟種群數量,是成反比的,也就是魚的個頭越大,在自然界中的數量越少!
可能某個種群當中,大個體的數量,只能佔到總群體的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剩下的多是中、青年魚以及幼魚苗。
第二點,不管是野外,還是人工修建的水域投放的大魚,一旦在這裡呆的時間久了,都會佔據自己的領地,也就是攝食的地盤!越是有過被釣經歷的魚,越聰明,攝食越謹慎!
大魚熟悉了周圍的環境之後,攝食會呈現一定的時間規律性,比如說早上三四點到八九點、晚上太陽落山前到八九點鐘這個時間點找吃的,其他時間,會龜縮在自己領地的深處!
最後一點,越是個體大的魚,體能儲備越高,智商也越高,在受到各種外部刺激的時候,反應也越明顯。
如果一片水域突然發生明顯的變化,它不會貿然的進入危險區域採食,而是會在外圍遊蕩觀察,直到確定安全了,才會嘗試進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