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了許久之後,李啟終於發現了‘理念’的破綻。
理念是完美的,是永恆的。
所以,理念甚至可以說是‘絕對’的,而一個‘絕對’的事物,就像是邏輯本身一樣,會由於內在的否定性,會不斷地分離出自己的對立面。
這很簡單,如果理念本身是絕對的,無窮的,永恆的,那麼,理念本身必然包含著對理念本身的否定。
否則的話,他就不是絕對無窮的永恆了。
如果理念本身包含著對自身的否定,那麼,理念的靜止就會因此而被打破了。
所以,理念並不是完全靜止,雖然‘理念’本身是靜止而且永恆的,但理念互相之間,依然有‘運動’。
李啟透過自己的理解,他開始認識到,理念不是容不得矛盾的,而恰恰相反,理念之中到處都是矛盾。
而‘理念’之間互相的運動,就產生了‘矛盾’,而矛盾互相轉化,最終就誕生了‘變化’和‘可能’。
單一的理念是靜止永恆的,一大堆理念在一起,就是運動而且矛盾的。
而在這種矛盾之中,理念自身也得以進步。
互相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就了最美的和諧。
這就是靈道所認為的矛盾嗎?
李啟從這點入手,將之與自己的‘矛盾’相結合,進而從概念的層面,讓自己的‘道’逐漸‘滲透’進入靈道之中。
就在某一個剎那——
恍然之間,李啟徹底投入到了‘念頭’的瞬間,四周的‘沙包’,或者叫‘手套’變薄了。
李啟終於直觀的建立了對‘理念’的感知了。
他成功的建立了對於‘物質與精神是同質的’的這麼一個點,透過理念本身自帶的‘矛盾’的特性,將物質認知本身作為純粹抽象的空概念加入到‘理念’的性質裡。
於是,他終於再度擁有了‘五感’,擁有了‘五蘊’,能夠以直觀的感官去接受‘理念’的存在。
李啟在‘理念’的世界,睜開了眼睛。
白濛濛的,只有理念存在的世界是那麼靜謐,隨著曙光一點點透露,讓人感到一種難以描繪的美。
可李啟沒有在乎這些,他只是小心翼翼地注意著自己的腳步。
除了聽到自己的心怦怦直跳,其餘的他什麼都聽不見。
不過,雖然小心,但他一點不感到害怕,此時此刻,他的心中沒有一點害怕的餘地,只念著快!快!快!
必須要快點,別讓人發覺!
他可以清晰的看見別的‘理念’的存在,也正因為如此,李啟才必須說要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