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直接對巫咸詢問道,巫咸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就算要打白工,也得給個目標吧。
而且看巫咸的樣子,大機率這玩意兒也是其他一品的造物。
靈道的一品……沒見過啊。
巫咸對此當然不會隱瞞,但那個東西顯而易見是無法用言語進行描述的,因此他開始了自己的演道。
在他的演示之中,李啟看見了玄之又玄的事物。
如果將其比喻成聲音的話,那麼這聲音是如此清越和生動質樸,令聽者佇立。
似乎是宇宙的理念在發出深沉的低吟,這種美妙的吟唱聲交織著清脆的感嘆,一定是萬物之神降生的頭一天裡發出的啼哭,是最初之神在出世後無意識中發出的。
在這個聲音發出來的時候,整個宇宙裡一定迴盪著創世的交響,最終留下了重子聲學振盪這種創世的餘音。
這純粹美妙的宣告是如此的震撼人心。
同理,如果將其比喻為畫面的話,其視覺的完美,更是令人驚歎,那是現實絕對無法出現的完美圖案。
怎麼說呢……現實裡的‘紅色’,其實並不是那麼純粹,每一個紅色之間都夾雜著其他的顏色,這是因為物質本身就不純粹,光的波長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產生變化,所以一幅畫裡面的紅色不可能只有一種波長,只能說勉強達到‘類似’的程度。
只不過,凡人們的觀測精度不夠,所以看不太出來而已,而對李啟這種大能者來說,他們對於畫面精度的要求是很高的。
然而,在這幅圖卷之中,紅色是如此標準,一點雜色都沒有,那是如此的純粹,所有光的波長都是完全一致。
其中的幾何圖形也是一樣,標準,完美,都是現實世界絕不可能出現的圖案。
彭羅斯三角,歐氏三維流形,內克爾立方體,真正的‘圓’,實現了無限的圓周率。
那是怎樣的狀態?
不管是那聲音,那圖案,都是隻存在於‘理念’之中的事物。
理念是完美的,而現實是不完美的。
現實只是對理念的拙劣摹仿。
世界的根本乃是‘理念’,一種客觀自在的規律,絕對的標準。
精神性的存在是比物質性的存在更高階的,因為物質都是有朽的,而精神理念就像數學一樣,是永恆不朽的。
現實有形事物是對理念的分有和模仿,是低劣於理念的事物。
而此刻展現在李啟面前的,就是純粹的,絕對的。
現實的事物,是低劣的,難以留下真正的印記。
儘管在這個世上,物質和精神在某種事物中交替,但是,在李啟所看見的靈道圖景之中,這種論點全然是短視的、膚淺的。
物質只不過是臨時的、過渡的,註定要停止的東西。
或許看起來,太陽是主宰,正如同物質是主宰一樣,可以看見那燦爛輝煌的陽光,太陽的光明是絕對的,陰影和黑暗是不存在的,不過是介於太陽和某種東西之間的雜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