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如果談及如何整理修為,如何具體安排修行時間達到最佳效果,統計總結不同術法施展效率的話,就會被貶譏為專談俗事,受到朋友們諷刺。
所以,他們喜歡談論的,都是些諸如宇宙真理之類的東西。
這不是思辨,這是談玄。
宇宙真理不是不可以談,正相反,人們應該多多去探究真理,可前提是要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才對。
沒有和實踐結合在一起的思辨,沒有任何意義。
數學公式如果不和工程學結合在一起,那就只是紙上的廢話。
哲學思想若是不去指導社會生產和道德的構建,那哲學便只是自己腦中的火花,沒有任何人能看見。
這讓李啟直搖頭,這種風氣,培養出來的得是什麼人啊?不會全是一幫廢物吧?
不過,勉強讓李啟能放寬心的一點是,這些學生,起碼修為都不差,雖然喜好談玄,但並不是除了談玄什麼都不做。
“或許都是學生,所以無從實踐吧?”李啟這麼想著,覺得還是很有可能的。
這麼想著,他乾脆找了個看起來比較孤僻的學生,坐到了對方身邊。
這是個少年,其他人都在談玄論道,說著宇宙的玄機,但他卻在這裡悶著琢磨最基礎的行功路線。
但基礎的行功路線,可不簡單,這甚至比剛剛那些宇宙玄機更難。
越是基礎,就越是牢固,尤其是真道宗的前期功法其實是李啟給的,是李啟當初交給菊葉的那一本修行指南,這些基礎,可是道門大能者親自制定的。
樹木成長大了,修剪枝葉和花朵很簡單,可你見過修剪根系的嗎?
當然可以強行修剪,但那樣只會導致樹木整個長歪掉,以後脫離道門大能者打下的堂皇道基,能走多遠全靠自己了。
所以,其實本質上,他和那些談玄說道的同學們,做的事情是一樣的。
但動機顯然不一樣。
於是,李啟好奇的看著他準備怎麼修改。
看了一會,這個少年垂頭喪氣,選擇了放棄。
改無可改。
這一套根基太過完美,任何地方動一點都會導致結果變差,似乎這一套就已經是當下的最優解了。
“同學,你在研究什麼?為何不去和其他人論道?”李啟突然出現,對這位年輕人問道。
那年輕人嚇了一跳,將手中紙筆收起,猛的看向李啟,表情疑惑,問道:“我做什麼,與你何關?去去去,別打擾我。”
被少年趕走的李啟笑笑:“就是好奇,大家都很合群,為何同學獨自一人?”
其實他已經知道了為什麼獨自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