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這個思路是很有意思,但實在太粗劣了。
不過,李啟還是覺得很有意思。
因為,這可是沒讀過多少書的販夫走卒啊,他們談論這些也不會有任何的好處,而且說實話,他們的很多思路其實是他們貧瘠的腦海裡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論證了。
他們真的在認真思考,雖然這種思考粗劣的可笑。
但結論很好笑,這種思考的氛圍卻是值得尊敬的,不應該被嘲笑,只要補全知識,有了充足的知識作為底蘊支撐,那麼這樣的思考一定會誕生出火花來。
思考是火焰,知識是柴薪。
有了柴薪的支援,火焰才能熊熊燃燒,照亮黑暗的世界,為前進的方向指出明路來。
這讓李啟對真道宗上的氛圍產生了一些期待。
凡夫俗子都如此,那麼修行者呢?
於是,李啟直接快速掠過這些生活區,轉而朝著年輕修行者的聚集地前去。
是的,年輕修行者的聚集地,甚至可以稱之為‘學校’。
根據他掃描周圍淺層思維,還有地圖之類的資訊,李啟可以確認,真道宗一直在培養年輕人,如果他們透過考核的話,就可以加入真道宗,成為一名正式弟子。
這種聚集地,有很多很多。
李啟推測,也正是因為這些學校的存在,這些學生們將思辨的思潮帶到真道宗外部,所以這座城市才會充斥著如此濃郁的辯論之風。
滿懷期待的李啟,來到了代表年輕修行者的學校。
他沒有報名,而是直接身融自然,悄無聲息的進去了。
這裡有很多年輕人,大多都是十來歲的小孩子,也就是初中高中的年紀,多半都有些修為在身,出身不一,既有大修士的子女,富貴家庭的孩子,也有獨自一人剛剛依靠天賦從山村爬出來的泥腿子。
但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都年輕氣盛。
李啟發現,考入這些學校的門檻其實相當高,能到這裡來的,全都是年輕一輩的天才,畢竟這裡算是大宗門的青訓地。
外面凡人們的思辨風氣,也是從這裡傳出來的,正因為如此,這裡的思辨之風更加濃烈,進來之後,李啟發現了大量的學生,在修行之餘,不斷的和人辯論著什麼。
只是……
李啟發現了一件事。
作為修行者,他們思辨的內容,幾乎和外面的凡夫俗子一模一樣,只是加上了一些修行的內容和實證。
仔細想想,這也很合理。
如果這裡是思辨風氣的起源的話,那外面的人自然是學習的這裡,話題肯定也是直接從這裡面直接照搬的,畢竟這裡距離外面並不遠,販夫走卒們有樣學樣也是很正常的。
但是,這種話題,販夫走卒們談一談是很不錯的,可這些修行者,這些學生,竟也只是談論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