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見老者上前,取平,週迴置燈,關窗視之,較之以刻漏,而定方向。
李啟仔細觀看他的行動,卻發現自己看不懂。
這種羅盤上面標註的並非是常見的東南西北,亦或者是李啟熟悉的天干地支,而是另外一種標記符號。
這好像是以天時為記錄,自身方位為原點,透過刻度來推算航線的一套方法。
李啟透過觀察,很快總結出了方法。
這套手段並不困難,非常的淺顯易懂,但效果在作為平面的海洋上卻意外的好。
海洋雖然是在三維空間裡,但行動基本上可以說是二維的,不存在什麼山丘,低谷之類的地勢差,水平面讓整個海洋都處於同一個平面層中,因此計算座標也方便了很多,這種計算方法很簡便易學,卻精準無比……
出自大家之手啊,哪位大能開發出來造福世界的?
不過也正因為其簡單易學,所以李啟只是看了一遍,方法就已經被他學會了。
沒辦法,真知道韻直接讀取資訊的能力實在太強,再加上他的資訊流視野,這種精巧但,並不怎麼複雜的結構對他而言就是看一眼就學會的東西。
甚至都沒辦法拒絕學習,因為李啟根本關不掉真知道韻,只能下意識的忽略掉一些雜亂資訊。
而且,這是忽略,並不是遮蔽,他只是學會了關閉腦子,讓腦子無視掉那些真知道韻不斷傳來的無用資訊而已。
“啊,結果出來了,從此地,往東南角十六分四百四毫方向走,中間維持著斂狹十之九二分的偏斜,走上四天,便能到了,客人和我們一起過去吧?”老者對李啟邀請道。
“多謝指點,不過我自己過去就行了,既然知曉了方位,那就快得多了。”李啟微笑婉拒了對方的挽留。
沒必要留下來,他的移動速度快得多,這個要走四天,李啟估摸著自己只要一天就夠了,這一天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還會放在找路上。
“客人,你恐怕不知道大海兇險,若是迷路了,那之後怕是就難走了,不能時刻測算,光靠我這裡說的方位,在大海之中很容易就迷失方向的,海上測景,千里一寸之差,稍不注意走錯一寸,距離目的地便是千里之遙。”老者規勸道。
大海航行不比陸地,基本上沒有任何參照物可言,而且目的地經常還會動,比如東嶼就會自動移動,老者擔憂李啟獨自離去,很容易出事。
之前李啟自己都是這麼想的,希望這個浮舟能帶路,不過剛剛學會了對方的計算方法,所以現在他已經可以自己計算出道路了,倒不必擔憂別的。
所以李啟回答道:“老丈,我已經學會認路了,不必叨擾你們,畢竟我是生人,你這船上還有婦孺,我不好多待。”
“學會認路了?”老者愕然。
李啟卻笑笑,手中上千縷氣交織混雜,模擬出了這房間中的那一尊大龕,長六寸,半為本,半為軸,本之為分寸,為竅方八分,以受窺衡樞軸
隨後,李啟手中的模型開始運轉,參考天相,時間,以及當前的方位,視右北方七宿,九十三度八十分,右西方七宿,八十三度八十五分……
再帶入東嶼的速度……
“嗯……老丈,你剛剛好像算錯了,不過大概方向沒錯,就是按照你說的方位的話,你看,是不是咱們就會偏移三百里?不過,這點距離,到時候倒是能趕上,不礙事。”李啟指著自己的計算結果,對那老者說道。
他根本沒想過自己會算錯,更復雜的人身小天地的變換他都算出來了,這種計算對他來說就和口算乘法表決一樣,完全靠本能就能得出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