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可以看見許多孩子,有男孩有女孩,一個個身手便利,張羅竿首,魚叉等物,在水中尋找鱉、蟹、蛤等物,爭相競賽游泳,比魚兒還遊得快,比排波幫的人水性還好,尋常魚蝦難逃其手,不須衣食父母。
又看見有一對成年男女,女的一手把舵筒,一手煮魚,橐中兒女在背上,男的扳罾搖櫓,縱繩補船。
再往前走,又見到一座工坊,像是織布的工坊,他們旁邊堆著一堆類似頭髮菜,海帶之類的藻類,將這些東西攤曬在房頂。
有些已經晾乾的,則被男人手拿大骨棒砸爛,砸成一絲一絲的纖維,手巧的女人拆開這些纖維,用某種藥水浸泡,然後織成布,就是這裡穿著最常見的綠色布匹。
再往前走,又能看見鐵匠鋪,叮叮噹噹的捶打著一些法寶。
是的,法寶,海面似乎很少有礦石,所以鐵匠鋪只是李啟這麼稱呼而已,這個鋪子最常見的原料是各種魚類的骨頭,亦或者類似於珍珠一樣的特殊材料,只有很少的金屬。
但就算只用這些東西,似乎依然製造出了很不錯的法寶,包括了魚叉,以及這艘巨船浮島的很多部件。
再走一段,還能看見一頭巨大的魚,約莫十米長,已經被獵殺完畢,吊在船上,有人正在負責拆解。
拆解的人拿著一把和拇指大小的刀,精細的劃拉著整條大魚,這是李啟上岸之後看見的唯一一件金屬器具。
不過,李啟倒不覺得是因為買不起金屬才用小刀的,因為他知道一個道理,獵物越大,用的刀就越小。
李啟越看越覺得有意思。
這就是東海之中,那些普通人的生活嗎?這是在水上的吧?那其他種族呢?
和人道和巫道主要是人族不同,東海的人族只是極少數,而且看他們的樣子,妖化也很嚴重,身上估計妖族血統不少,甚至李啟還能看見不少純粹的妖物,在這艘船上和人友好的生存著,包括這個老人先前身下踩著的那隻魚妖。
這一座浮島,就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生態體系,上面生存著數千人,並不覺得逼仄,反而在海上飄蕩著,過著他們習以為常的人生。
李啟大開眼界。
這就是他想要到處走的原因啊,諸天萬界,該有多少景色?又有多少種生態,多少種道途?
真有意思。
李啟饒有趣味的跟著那老者繼續前進,一路上自然也有無數的目光,只是有那老者在,所以都只是好奇,並無敵意。
不過,更加吸引目光的,還是老馬。
他們似乎根本沒有見過老馬這樣的東西,不時就有人開口詢問老馬是什麼,李啟說是‘馬’的時候,他們都很迷惑。
但是,過了一會,李啟跟著老者進入到了一座船屋之中。
“客人,請進來吧,羅盤就在其中,透過這個,就能算出東嶼的方位。”老者對李啟說道。
李啟馬上頜首示意,然後看向那個羅盤。
羅盤置於龕上,下鋪細砂,安盤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