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自言自語著對其中的理解。
意思很簡單:
那終極的大道是什麼,誰也說不清楚,但是我們已知的存在都不是他。
不如擱置在一邊,專心於對世間萬物的總結。
李啟在自己的道中,引入了道門的思想,以此擱置人巫的爭執。
他將體內的氣按照三者進行劃分。
上氣曰巫,中氣曰道,下氣曰人。
上氣乃天氣,巫通天地,天心無改移,是謂‘位置’之說。
下氣乃人氣,人宰眾生,正心、去私,明制,以賞、罰為制度二柄,規矩貫穿。
中氣無名,在中間擱置爭議,雖然人巫各成其象,則相為對。猶如一對剛柔、寒溫、生殺都相對的對手,必相反而相為仇。
但乃其究也,互以相成,無終相敵之理。
天理與人慾不是對立的。
天理與人慾,是“同體異用”,“同行異情”,道不能離開物而自道,物也不能無道而自物。
道之有物,猶如風之有動,水之有流,互相依存。
離物求道,如無風而求風之動,無水而求水之流,荒誕不稽。
離道求物,更是無稽之談,物就是道的具體體現,怎麼能分離呢?
由此,太真剖割,通二而為一,離之而為兩,各有精專,是名陰陽,中氣居陰陽之中調和,是成太極之勢。
無數的運算,難以置信的資料量,上億縷氣在李啟的體內開始按照不同道進行排列,追隨著不同的道則完成不同的事情。
推演,計算,並且將之付諸實際,什麼氣該做什麼事,為何要做這種事,每一件都需要細細推敲。
好在李啟平時時常積累,也習慣於處理真知道韻帶來的大量資訊,這難以想象的工作量,愣是被他在十分鐘內做完了!
如此,李啟體內崩壞的人身小天地開始逐漸彌合,人巫並非不再衝突,而是衝突被中間的道門之道給中和。
他冒險引入道門的思想,竟然成功了。
只是,李啟自己也分不清楚,這算飲鴆止渴還是怎麼回事。
事到如今,他的體內已經有了整整三種道途。
人巫之爭在天魔的撩竄下,已經差點要了他的性命。
道門隱世派不爭,無慾,所以能夠居中調和,可誰知道以後又能變成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