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太學丞來評價的話,他會說李啟完全是一派胡言,說的簡直是大逆不道的話!
然而,這不是他來評判的。
李啟是對天魔說的這話。
本質上,是李啟必須克服自己的疑慮。
李啟要證明自己是對的,他必須說服自己,否則便是天魔噬體,道心崩壞,人身小天地陷入道爭。
所以,太學丞震驚之後,馬上靜下心來。
既然李啟已經開始嘗試破解天魔魔氣了,那他也不能停著。
接著,他控制著天魔魔氣,對李啟施展了接下來的手段。
李啟渾身已經被汗溼透,他卻渾然未覺。
大腦飛速運轉,不斷思考著自己的‘道’,能夠不被魔念所言所侵蝕的‘道’。
然而不等他得出答桉,卻見混亂宙光之中,天魔魔氣再度旋轉,化作第二個李啟。
這個天魔李啟又開始講道提問:
“若是法制完備,是為公是,非為公非,蹈道必賞,違之必罰,賞罰嚴明,人們知道禍福原因,就不會感謝天,也不怨恨天,天道便是路人,只有自然規律的作用。”
“法制受到部分破壞,賞不盡善,罰不盡惡,人們就容易懷疑天道和人道的關係。”
“法制受到完全破壞,是非顛倒,奸佞受賞,則直者受罰,義不能制其橫,刑不能懲惡邪,人們喪失自信,便只能寄命於天。”
“是否?”
這一句發問,頓時讓李啟瞠目結舌,他先前試圖理清的思緒被完全這一句問題打散了。
這並非是在質疑李啟,而是單純的提出一個問題。
既然李啟提出了人和天的位置,那麼,此刻的心魔便發問了:現在這個人和天的位置,對嗎?這是你所認為的人和天的位置,對吧?
心魔似乎知道李啟的道如何,直接針對性的提出了觀點。
實際上,李啟就是這麼想的。
他在分辨人與天的位置的時候,就是抱以這個觀點,並透過這個認知來平衡人與巫的差異。
巫認為自己是天地人神鬼之間的平衡者,人卻對這個觀點嗤之以鼻。
但是,還沒等李啟繼續思考,那天魔卻又口若懸河,開始講道!
“夫不言而信,天之道也,商巫咸,周史佚,諸授之者,皆其父也,受之者,皆其子也,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性,人也;人心,勢也。立天之道,以定人。”
“其分天之理,天之勢,皆為人用,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