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中田英壽看出來了,中國隊是一支主攻右路的球隊。
孫大偉領球推進,中場的吳凡並快速的向前要球,而中村俊輔也跟在了吳凡的後面。
然而,吳凡上前要球只是為了打策應的,這便是一名中場球員該做的事情。
有機會就拿球推進,沒機會就打策應。
因此,吳凡並沒有停球,他迎球之時將球回敲給了繼續上前的孫大偉。
二過一,這便是足球比賽裡最常見也是最實用的配合方式。
孫大偉再次得球,7號球員劉浩也開始拉到了邊路,接應孫大偉的傳球。
劉浩邊路接球,日本隊的兩名防守稻本潤一和中澤佑二球員對其形成了夾擊之勢。
一人負責防止劉浩利用速度走邊線突破,而另一人而負責劉浩內切。
這便是足壇目前比較常用的防守邊鋒球員的方式,日本隊本就擅長於小範圍的進攻配合與小範圍的圍搶戰術,自然對這樣的防守方式輕車熟路。
然而,劉浩卻選擇不走尋常路,他沒有選擇邊路突破,也沒有選擇內切,而是突然的啟動將球往兩名防守球員中間踢了過去,而他也從稻本潤一和中澤佑二中間擠了過去。
日本隊的右路防守瞬間空虛了。
劉浩帶球繼續推進,一直將球帶到禁區之內,然後橫向將球傳到門前,找前鋒高毅。
高毅搶點射門卻打在了門將酋崎正剛身上彈了出去,而吳凡跟上的補射卻打在了駒野友一的腿上,球彈出了底線。
兩次射門都打在了對方球員的腿上,中國隊這是跟腿較上勁了嗎?
琦玉球場,中國隊的球迷方陣裡傳來了嘆息聲,范志毅也嘆了一口氣,因為,這次進攻機會真的太可惜了。
也就是在這次進攻結束之後,中國隊似乎就開始走背字了。
穩紮穩打的日本隊在第32分鐘完成了一次漂亮的邊路配合,遠滕保仁殺到了中國隊左路的大禁區前沿,將球傳給了溜邊路的茂庭照幸。
後者卻沒有選擇傳中,而是將球回敲給了站在中路的中田英壽。
中田英壽大禁區前沿直接起腳射門,從球的路線上判斷,中田英壽的這一腳射門會偏出門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