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埋葬大清> 第一百五十五章 終於對貨幣對動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五十五章 終於對貨幣對動手 (2 / 3)

別的不說,單說防偽技術這一點吧,如果沒有領先世界的防偽技術,我韃清一旦大量製造出來假的貨幣再大量投放,剛剛發行的紙幣就會立馬完犢子。

再說了,沒有一個強力的朝廷為紙幣背書,誰認這東西?傻子都知道鷹醬靠著綠幣割了全世界的韭菜,但是你有人家鷹醬的實力嗎?

也別拿邊區票舉例子——邊區票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管理員治下的官府信用好,而光頭搞出來的法幣和金圓券體系又都崩潰了,所以邊區票才能被普遍認可。

要是朱勁松在早期只是佔據了一省之地的時候就發行紙幣,估計除了朱勁松自己承認這玩意的貨幣屬性之外,根本就不會有第二個人承認。

因為我韃清的白銀和銅板本身就是貴金屬,本身就擁有貨幣價值,紙幣有什麼?

別忘了,要論到玩紙幣,我中原堂口才是全世界的祖師爺。

早在大宋時期,中原堂口就已經有了半官半民的交子,到了洪武年間就已經有了朝廷發行的寶鈔,老百姓早就見識過紙幣,也早就對紙幣失去了信心。

更重要的是,貨幣這種東西向來不是良幣一定能夠驅逐劣幣,反而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風險,想要推廣新的貨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所以朱勁松才一直沒有折騰,直到拿下了十六省的地盤之後才慢慢開始做準備——從貨幣到銀行,再到國庫,基本上都準備的差不多了,這才打算對大明的財政和貨幣體系進行改革。

……

黃帝紀元4487年,對應錢聾五十五年,朱勁松當皇帝的第五年,民間習慣性的稱之為“聖皇五年”。

朱勁松也不知道“聖皇”這個年號到底是怎麼來的。

且不說大明已經徹底改用皇帝紀元,關鍵是朱勁松也不可能直接用“聖皇”這兩個字當年號啊——這得是多不要臉的人才能幹出來這事兒?我韃清皇帝都沒用過這麼牛逼的年號!

關鍵大明的百姓們就認這個年號,很多人在看到黃帝紀元之後往往會習慣性的問一句“今年是聖皇幾年來著?”

到後來,地方官府在張貼一些公文的時候也會習慣性的解釋一句“今年是聖皇幾年”。

當然,年號跟商人們沒有關係,但是財政和貨幣改革最先影響到的就是商人,尤其是銀行的存在。

因為“聖皇五年”的春稅還有幾個月就要開始徵收,大明的商人們也早就準備好了賬簿跟銀子——在大明,逃稅漏稅絕對算得上是重罪,民間甚至有逃稅一時爽,全家火葬場的戲言。

所以,每次一到收稅的時節,大明的商人們就會如臨大敵,一遍又一遍的核對賬簿和稅銀,以免被官府查出來什麼問題。

然而真到了徵收聖皇五年的春稅時,大明的這些商人們卻傻眼了——官府不再直接收取春稅,反而要求商人們到新設立的銀行去繳存稅款,當這些商人找到了新設立的銀行之後,卻又被告知銀行並不接受白銀和銅板,只認剛剛發行的大明寶鈔。

沒有大明寶鈔?去旁邊的視窗兌換,一兩銀子能換十元大明寶鈔,十兩銀子就能換成一張一百兩面值的寶鈔,換好了寶鈔再來交稅。

大明的這些商人們很懵——先把銀子換寶鈔,再拿寶鈔來交稅,這跟脫庫子放屁有什麼區別?

一文銅錢能換一分新幣,一千文或者一兩銀子就能換到十元新幣,反之也是一樣的兌換比例……這些商人忽然發現了一個很致命的問題。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