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袁紹與他小弟麾下,加一起也有近十萬兵馬。
連最弱的劉岱,在集合了橋瑁,袁遺之後,也超過了五萬人。
就這,還只是他們自己上報的數字。
袁術環視一週,衝著眾諸侯開口道:“諸位,董賊已出雒陽,於昨日進駐滎陽,要與我軍一決高下,不知諸位有何提議?”
打,是肯定要打的。
但袁術身為盟主,在動兵之前,也要裝模作樣地詢問一番大家的意見。
話音剛落,孫堅就站了起來,抱拳道:“盟主,某以為此乃天賜良機,萬不可錯過。董賊好不容易出了雒陽,此戰我軍若能斬殺董賊,其麾下皆不成氣候,屆時我軍便可殺入雒陽,迎奉天子!”
孫堅的意思,就是董卓現在出了老窩,那咱們就有殺他的機會。一旦殺了董卓,這次討董基本大功告成。
公孫瓚也站了起來,抱拳道:“文臺將軍所言有理,某願為先鋒,迎戰董賊!”
聞言,孫堅詫異地看了他一眼。
好傢伙,我之所以這麼說,就是自己想當先鋒,搶奪滅董首功,你公孫伯圭這時候跳出來是啥意思?
不過大家眼下都在一條船上,孫堅也不好職責他,只能也抱拳道:“請盟主任命某為先鋒,某必然擊破董賊,為盟主報仇雪恨!”
“此次討董乃是大義所在,非為私人仇怨。”
袁術搖了搖頭,又強調了一遍這次開戰的大義名分,然後才開口道:“縱然董賊滅我滿門,某也不能被仇恨所惑。”
劉備站起來拱手道:“盟主高義,某佩服!不過某早就想手刃董賊,師兄,文臺將軍,這先鋒之位,不如讓與某,如何?”
“玄德此言,某不敢苟同!”公孫瓚搖了搖頭,笑道,“你我雖親如兄弟,但大義面前,某不敢妄自菲薄。你想手刃董賊,某又何嘗不想。”
雖然公孫瓚在邊疆殺得胡人聞風喪膽,但畢竟只是在幽州有名。此次乃討董第一戰,他自然不想放棄這個揚名的機會。
至於西涼軍驍勇彪悍……公孫瓚表示呵呵。
你董卓與邊地胡人作戰多年,勝敗不過四六之數。而某在幽州數年,哪一次不是打得胡人聞風喪當。
若非劉伯安扯後腿,某早就把禍亂幽州的胡人殺得乾乾淨淨了!
論麾下將士精銳程度,董卓不如我公孫伯圭遠甚!
況且,我麾下還有白馬義從這種王牌軍。
坦白來說,公孫瓚的想法雖然有些自大,但不能算錯。
畢竟公孫瓚在幽州對待胡人的作風,向來是殺,再殺,殺光!
什麼,你想投降?
那可不行,胡人通通給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