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袁術從昏迷中悠悠轉醒,當即令人請關東諸侯前來開會,商議征討董卓之事。
或者說,現在已經不是征討董卓了,而是如何應戰。
畢竟關東聯軍這邊磨磨蹭蹭,就是不進去,以至於董先生都等不及了,主動打了過來。
虎牢關距酸棗縣不過兩百餘里,滎陽距酸棗僅有一百多里,只要董先生願意,領著麾下的西涼鐵騎在一天之內就能出現在盟軍大營門前,給關東諸侯們,帶來一個大大的驚喜!
對此,關東諸侯自然心中不安,聽到袁術的召喚後,也顧不得時辰已晚,趕緊聚集了過來,想看袁術如何安排。
等一眾諸侯到達大營後,袁術才姍姍來遲,並且一副勞心傷神的模樣。
這更是讓人吃不準,他今日上午到底是真昏還是假昏了。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跟董卓打這一仗。
之前郭嘉曾提出過,一波平a過去。
但是現在,董卓顯然率先採用了這個戰法。
並且老董很聰明,他明白關東聯軍人多勢眾,才特地把戰場選在了滎陽與酸棗之間的這塊地方。
這一百多里,可都是真正的平原,並無半點山川丘陵可以利用,最適合騎兵突進。且其間只有一條官道,一座縣城,其名為卷縣。
真要在這一路上開戰,關東聯軍的人數優勢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反倒是董卓的騎兵,可以盡情馳騁。
當然,就算如此,這一仗袁術也得打,而且要打贏,還要贏得漂亮。
諸侯們本來就是勉強湊合到一起,若這一戰不能勝,到時恐怕人心四散,聯盟直接就完蛋了。
身為盟主,袁術自然不想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而作為軍師,林朝曾給他提出過兩個進軍方案,袁術思慮良久,最終還是選擇了第二個。那就是分兵合圍,逐個擊破,利用聯軍的兵力優勢,對雒陽進行氣勢上的壓迫,然後逐漸蠶食過去。
等待時機合適的時候,再一舉突入雒陽,斬殺董卓。
簡稱,微操。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眼前這一戰若不能勝,說什麼都是假的。
而大營中,諸侯們也分成了三個陣營。
第一方,便是以袁術,劉備為首的武將陣營,其下大多是將領出身,諸如孫堅、公孫瓚、馬騰、張燕等人。
第二方,則是以袁紹為首的世家陣營,有鮑信、韓馥、王匡、張邈、張超……當然,還有現在老本被打光了的曹操。
第三方,則是以劉岱為首的中立陣營,有橋瑁、袁遺等人,屬於實力最弱的一方。
至於聯軍的兵馬數量,袁術也令各諸侯上報,最終統計得出的結果,約有三十餘萬。
劉備麾下六萬大軍,袁術有孫堅的三萬大軍,馬騰兩萬,公孫瓚兩萬,張燕一萬五,合計大概十五萬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