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問起張學顏,因為此人是他的人,又是關乎軍事的大臣,所以張居正回答的比較謹慎。
不光如此。
他當朝這些年來,身負顧命,內有皇帝倚重,外有主持改革,大權在握無二人能比肩。
又因為施政舉步艱難,只能大肆提拔親信,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可以說滿堂朝臣,上至內閣六部,下至地方官員,不少人都是經過他的手提拔起來的。
福建巡撫耿定向就是如此。
“此人是嘉靖三十二年進士,由前大學士高拱提為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在遼東任官多年,熟悉地方軍務。”
這句話,是告訴皇上,此人是被高拱提拔起來的,撇清干係。
朱翊鈞點點頭。
誰是誰的人,如果這一點都弄不清的話,他這個皇帝就是擺設了。他早就知道張學顏是張居正的人了。
錦衣衛密報。
年前,山西官員饋贈張公一副黃金製成的對聯,其中涉及閱兵的事,題詞“日月並明,萬國仰大明天子;丘山為嶽,四方頌太嶽相公。”
官員們,已經把張居正和皇帝相提並論了。
不管張居正心裡是如何想的,實際情況是,他下面的人,已經膨脹了,膨脹到了無視皇權。
朱翊鈞不清楚張居正收到這幅對聯的心情如何,結果就是他把這幅對聯藏了起來。
這讓朱翊鈞很揪心。
換了一個人,朱翊鈞肯定會大動干戈,但是偏偏是張居正,他必須依仗的國之重臣。
“遼東多事之秋,為何要把此人調回來?”
“清丈田畝。”
“非他不可?”
張居正不知道皇帝為何今日問的這麼細,內心以為皇帝是因為涉及軍權的事情。
開口解釋,“此人調為兵部左侍郎只是一個過渡,臣的計劃中,此人將主持兩京,山東,陝西勳貴莊田。”
清理勳田和清理地方民田是兩個系統,需要打交道的人完全不同,所以需要懂兵事,有威望的人。
耿定向是傳統文官,適合用來清理地方民田,張學顏是兵部出身的官員,適合用來清理軍田勳田。
張居正沒有明白自己的心意,朱翊鈞索性不再追問,點點頭同意了張居正的計劃。
見說服了皇帝,張居正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