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國人就已經開始修長城。
然而,此時的作業條件簡陋且環境極端,縱使華人勞工再聰明能幹,不出意外也是不可能的。
先不說890英里的中央太平洋鐵路線上,幾乎沒有一英里是適宜築路的。
最倒黴的是,還碰到美洲的極寒天氣,因為這些華工大多來自中國南方,對北方的冬天沒有多少概念。
這是個殘忍又無情的冬天,內華達山正在遭受歷史上最嚴酷的冬季,唐納山口平均每場大雪厚度達18英尺。
毫無憐憫之心的公司老闆硬要華工在大雪中開鑿隧道,唐納山口6號隧道的勞工幾乎全部是華人。
可能由於施工中炸藥的使用觸發雪崩,造成11、12號隧道旁的4號營地及隧道中的千餘名華工被垮塌的冰雪活埋。
而蘇羽就在4號營地,因為爆破,導致雪崩把整座營地衝塌掩埋,等清點人數之後,才發現,整個工棚就只剩下他和這名叫丁倫的工友。
因為雪太厚,沒辦法將工友們一一拖出來入土為安,只找到一些生活用品和吃的,然後千辛萬苦來到現在棲身的這個山洞裡,暫時躲避大風雪。
眼下,最為關鍵的是食物要吃沒了,就只剩下一點點的玉米和幾隻南瓜。
工具也就只有幾把錘子、十字鎬以及幾把菜刀。
……
“阿羽,你將來想做什麼?”丁倫一邊給火堆添柴,一邊問道。
蘇羽說道:“做什麼倒是兩說,我就是想讓自己活得好一點,不過我們先想辦法渡過這個冬天吧,眼下我們又沒多少食物。”
修鐵路真的太過危險。
有時候死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如果可以脫離華工身份,他想去找一份沒有那麼危險的新工作。
不過前提是自己能夠活著出去。
因為外面還在下雪,氣溫起碼有零下十多度,如果沒有做好保暖措施,且沒有目的地的話,想要活著走出這片山脈很難。
兩人都不知道補給什麼時候能送到,而且也不知道有沒有人來救援。
丁倫沉默一會兒,說道:“是啊,等一會兒雪停了,咱們得想辦法出去,看能不能找到人和一些吃的。”
喝完碗裡的粥,儘管還有些餓,但兩人都不敢多喝,生怕一會兒找不到吃的,那就只能餓著肚子,或者就只有返回補給站找援助。
給火堆添了一把柴火後,丁倫扛起一把十字鎬和一把菜刀,道:“現在外面應該是放晴了,我出去看看,說不定能找到點吃的,或者碰到其他人。”
“我也出去。”蘇羽道,“多一個人總是多一份希望。”
“好。”丁倫沒有拒絕。
兩人站在洞口觀望一陣,見大雪已經停下,便做好保暖措施,同時商量好,蘇羽去營地那邊尋找,看能不能找到食物或者碰到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