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80章 那隻獅子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0章 那隻獅子 (2 / 2)

如今我還是會看這些短期的業績報告,但我已經變得不那麼在意了,除非賣出條件達到,否則我不會賣出。

因為我知道收益不是線性的,我也知道一項投資標的的全年漲幅其實只用一兩個月就可以完成,這就導致我要忍受至少10個月的起起落落甚至跌跌不休,所以如果我總以那10個月的表現來判斷我這項投資是否正確,會嚴重影響心情,甚至會產生自我懷疑。

一般而言,看投資結果的時間和頻率越是頻繁,虧損的次數也就越多,書中的作者發現:“當分析歷史上的投資回報時,長期投資主要回報發生的月份只佔所有月份的7%,也就是說,在餘下93%的月份並無回報。如果你每天看一次,有一半的機會看到虧損,但如果你一個月看一次,這種虧損帶來的心靈損傷將小很多。”

短視損失厭惡就是損失厭惡和頻繁估值的結合體,既然損失厭惡是人性中很難拔掉的刺,我們就不要總以短期的投資回報來給自己的組合打分數。

泰勒和貝納茨說:“損失厭惡是人類的本性,無法改變。但與此相反,檢視投資淨值的頻率卻是一個方式的選擇,至少在原則的設定上是可以改變的。”

如果股市一年之內只開市一天,上雪相信市場上絕大多數投資者都能賺到錢,但這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們還是要磨練自己的耐心。

列夫·托爾斯泰在其史詩般的鉅著《戰爭與和平》中說:“天下勇士中,最為強大者莫過於兩個——時間和耐心。”

當然,他是從軍事角度說的這句話,但這對於我們投資者的啟發同樣很大,很簡單,就這兩個詞,時間和耐心,簡單到就像花樣滑冰運動員在冰面上做出的四周跳一樣,但要我們實際做到卻又如此困難,為了做出這個動作,我們大機率要摔無數個跟頭,斷很多根韌帶,直到最後跟羽生結弦一樣,身上已經沒有一處沒斷過的韌帶了,才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上雪想給大家分享一個我個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我在讀者群也分享過,對我啟發很大,希望對大家培養耐心有幫助。

我曾經到過非洲肯亞的塞倫蓋蒂國家公園,那是地球上唯一一個擁有完整食物鏈的野生動的感悟棲息地。

我們這些遊客坐在有防護措施的車裡觀賞著一望無際的角馬和長頸鹿。

當然,令我們最興奮的還是獅子。

有一天我們的車停在公路上,有一個同事用望遠鏡捕捉到了一隻母獅子,它趴在一個地方一動不動,因為它正在伏擊一隻小鹿。

小鹿是那麼小,且它的位置離鹿群很遠,孤零零的自己吃草,對周圍的危險全無察覺。

我們都認為那隻母獅子很快就會動手,因為它離那隻小鹿並不遠,按照我們對於獅子速度和攻擊力的理解,它勝券在握。

但它就這麼耐心的匍匐著,前進的速度令人窒息的慢,慢到我們很多人都放下了望遠鏡,慢到堅持到最後的我手都發酸,慢到有人直接想讓司機把車開走看下一群獅子,但最後的結局車裡的大多數人都想知道,所以我們都沒走。

最終,母獅子終於出手了,它出手的時候離那隻小鹿只有4步不到的距離,幾乎是她一躍起,小鹿的脖頸就已經在她的口中了,近乎是一擊必中。

那個場面深深地震撼了我,哪怕是那麼近那麼確定的目標,母獅子都能如此沉得住氣,它近乎就是用耐心將勝率從75%提高到了100%。

這個經歷給了我投資生涯很大的啟示,每次我頻繁去看自己組合的漲跌幅,心想著算了算了,這錢乾脆不掙了,太磨人了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隻母獅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