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其他集中投資者的案例啟示。
集中投資意味著組合波動會加大,紅杉基金管理人比爾·魯安用的也是這種方法。
“從1971年到2013年,紅杉基金年均複利回報14.46%,同期標普500指數的表現是10.65%。在上述期間,整個股市大盤的標準方差是16.1%,而紅杉基金是21.2%。”
正如其他集中投資者一樣,紅杉基金在取得超出平均水平的業績的同時,具有波動更大的特徵。
另一個例子是我們前文提過的巴菲特的非常看好的盧·辛普森。
盧·辛普森善於獨立思考,他不會因為自己的觀點跟大眾一樣而產生特別的快感,也不會因為自己的觀點與大眾不同而沮喪,情緒波動不大,這樣的人很適合做投資。
上雪見過不少投資人,凡是投資做得出類拔萃的大神幾乎就沒什麼脾氣,非常溫和,很少因為下屬一件事沒做好就暴跳如雷,也不會因為今年獎金上億而欣喜若狂。
如果用一種動物來形容這些傑出的投資人,上雪想到的是烏龜,一種在行動上幾乎讓外界感知不出來它們有情緒波動的動物。
辛普森僅僅專注於幾隻股票,他旗下數十億美元的資金投資的股票不超過10家,這樣的投資組合讓辛普森取得了年平均13.5%的複利回報,這個水平跟凱恩斯差不多。
對此,巴菲特的評價是:“辛普森持續地投資於那些被低估的股票,它們單個而言不可能造成永久性虧損,整體而言,它們接近無風險。”
這句話翻譯一下就是:辛普森選股票買入價格已經足夠低了,而且這些公司幾乎就不可能倒閉,所以安全邊際足夠高,接近於無風險。
巴菲特認為:風險與股價之波動無關,與那些個股未來產生利潤的確定性有關。
看到這裡肯定有讀者忍不住想打斷上雪,因為他們覺盧·辛普森比爾·魯安這些大神的年化回報不怎麼樣,百分之十幾也太低了,自己好似隨便搞幾隻股票一個漲停都百分之十了。
在投資界,一年三倍者多,三年一倍者寡。
平均年化能達到13%已經是王者級別了,巴菲特做到了20%,所以他是神級。
上雪前文說過,複利是一個馬後炮的長期指標,什麼叫長期?好歹你也經歷過一輪牛熊轉換吧?
這、大家不要用自己一次的成功去跟人家長期累積回報比,你要這麼比那隨便拉出巴菲特一些成功投資案例收益率分分鐘就秒死你。
大家翻翻自己的投資賬戶,看看你們到底投資了幾年,綜合起來平均年化有多少,如果真的超過了13%且年限超過10年,那上雪佩服,說明哥們你是真的有兩把刷子,但如果你們只是投資了三五年,投資回報很高真的說明不了任何問題,2019年和2020的收益就可讓我們變成風口上的豬,真正厲害的是風口而不是豬。
從巴菲特、芒格、魯安到辛普森,我們看到超級投資家們擁有一個共同的投資主線,他們降低風險的方式是擁有巨大的安全邊際。他們相信擁有數量有限的、高利潤率的股票,不僅能降低風險,而且能提供遠高於市場的回報。
有人質疑這種結論的正確性,認為僅僅只是這五個人的例子根本不能說明集中投資一定就能跑贏市場,於是作者自己收集資料開始實驗。
【實驗】
“作者建立了統計實驗,設計出一個擁有3000個集中投資組合的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