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52章 五個問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2章 五個問題 (1 / 3)

上一章我們說到,作為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巴菲特遵循了第三條路:看準好的公司,集中投資,長期持有,也就是“集中投資法”。

我們之所以用“遵循”這個詞,是因為“集中投資法”並非巴菲特首創。

“集中投資法”最開始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提出來的,商學院的小夥伴肯定都認識凱恩斯,他是著名的經濟學家,被譽為“宏觀經濟學之父”,國內幾乎所有商學院本科生都得學習他寫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凱恩斯創立的“宏觀經濟學”、弗洛伊德所創的“精神分析法”和愛因斯坦發現的“相對論”一起並稱為二十世紀人類知識界的三大革命。

華爾街的精英們其實一向很擅長學習經典,但當時居然沒多少人願意效仿凱恩斯搞集中投資並長期持有,巴菲特便是少數人中的一個。

上雪認為其實不是這幫華爾街的共同基金管理人不願意學習凱恩斯,而是市場不允許,因為一個長期有效的投資策略短期內經常失靈,但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基金投資者都太在乎短期業績了,這導致大多數基金經理都得放棄長期盈利的策略。

約瑟夫·諾塞拉(JosephNocera)在1997年年底的《財富》雜誌上撰文指出,共同基金的基金經理們向投資人推薦“買進並持有”的投資方式,而他們自己卻不停地更新自己管理的投資組合——買進賣出,買進賣出,再買進再賣出,這些人的言行明顯不一致。為了強調他對這種雙重標準的觀察,諾塞拉引用晨星公司唐·菲利普的話說:“基金這個行業所做的事與他們告訴投資人的事,兩者之間沒有任何聯絡。”

這種現象在我國也是一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基金經理對外公告,讓我們著眼於某某賽道的長期價值,他們跟投資者不斷強調自己的持倉股在長期是可以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的。

但是他們嘴上這麼說,自己私底下確是頻繁操作,每個季度調倉一次的那種基金經理也就不說了,還算低頻的,高頻的有每週都調倉的,典型的言行不一。

如果一個基金經理太過於著眼於短期,那就註定了這隻基金的投資策略也很短視,固整個基金行業已經變成了一種“看誰短線最好”的遊戲。

本書中提到的觀點跟上雪上一章陳述的非常相似:

【買進本年度“熱手”的基金並不能保證它在下一年度還是“熱手”的基金。

似乎沒有任何明顯的證據可以幫助投資者選定下一年度的最佳基金。當以股價的表現來定義“熱手”時,投資者就會從一隻“熱手”的基金跳到另一隻,這樣的方式對累積財富而言,沒有任何幫助。

一個投資組合持有的股票品種越多,單隻股票價格的變動對於月結單的影響就越小。的確,多元化的持股給很多投資者帶來了極為舒適的感覺,因為它平滑了投資道路上的顛簸起伏、磕磕絆絆。一個平滑的旅程是平坦的,這是真的,這避免了不愉快。但如果你平滑了所有的上上下下、起起伏伏,最終,你所得到的只能是平均結果。】

其實我們集中投資後長期持有,就是為了拿到一個超越市場平均的結果。

因此我們要充分了解我們所“集中投資”的那些公司,研究透徹才能堅定信心,才能拿得住,才敢於在大機率賺錢的公司身上下重注。

那麼究竟怎樣做好集中投資?

我們這一章就來好好回答一下上一章留下的五個問題。

問題1、我如何才能找到那些超越平均回報的股票?

回答:

如何選股,《雪視角》之前為大家匯總的投資思維裝備1.0版已經說得比較清楚了,在那個版本的基礎上,巴菲特給了我們一些更深入的策略和方法。

我們在研究一家公司是否值得投資的時候,可以跟著巴菲特下列投資準則同步問自己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回答出來了並且非常清晰,那麼我們就可以就可以決定投資與否。

第一,企業準則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