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25章 不同量級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5章 不同量級 (1 / 2)

本書前文給大家仔細分析了三本投資技巧類書籍,相信大家都得到了一定的收穫,那些經營著自己5%“小生意”的朋友,應該也已經開始鍛鍊自己對於市場波動的耐力了,這個過程不能急,慢慢練,我們接下去換換腦子,放鬆一下,透過閱讀投資大師們的傳記、文章以及記者問答,切身體會一下那些已經透過投資獲得成功的人究竟有著怎樣的認知和思想。

接下來上雪要帶大家仔細分析的這本書便是華爾街必讀書刊,價值投資的基礎讀物《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作者:沃倫·巴菲特。

這本書是由巴菲特親筆寫的手稿和回答記者的問題彙集而成,比較凌亂,不涉及非常具體的投資技巧,但全書讀下來資訊量很大,所以我們依舊能收穫不少投資方面的知識。

在此之前上雪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巴菲特,詳細版見後文《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

1956年,26歲的巴菲特就成立了一家有限合夥公司,專注於收購小企業和大公司的股份。

1965年,這家公司接管了伯克希爾·哈撒韋,一家每況愈下的上市紡織公司,於是巴菲特有限合夥公司不久就解散了,巴菲特把伯克希爾的股票分給了公司的合夥人,而查理·芒格正是他最大的合夥人。

隨後伯克希爾開始在多個領域買入股票,包括保險業、製造業和零售業。

在巴菲特和芒格的領導下,伯克希爾經歷了兩次大的轉型。

首先,1991年其從一家瀕臨破產的紡織公司轉型為一家成功的投資企業,當時伯克希爾的資產組成為:80%來自有價證券,20%來自自營公司。

1996年,伯克希爾開始了第二次轉型,變身為一個大型的多元化投資集團。伯克希爾現在的資產組成為:80%來自自營公司,20%來自有價證券,而後者的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

伯克希爾公司的業績可謂出類拔萃:截至2015年,公司的績效遠遠超過了公認的標準,比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或標準普爾500指數。

從1965年到2015年,道瓊斯指數上漲了18倍,但伯克希爾的股價同期上漲了12000倍,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1%,是標普500指數的兩倍。

大家要知道,年複合增長率,也就是複利,可以在50年的時間裡超過20%是非常恐怖的,不信你們現在可以用你的家庭總資產乘以1.2的50次方,看看50年後的資產總額是多少。

上雪要強調,巴菲特如果激進一些,他的年化收益率根本不止21%這個數,因為他手裡總是存著大把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而這些現金揣在手上只會貶值而不能產生任何價值。

這與目前國內很多大型基金經理的風格截然不同。

為了基金的年度排名,有些基金經理在週期好的時候經常把股票倉位加到95%以上,組合裡只保留5%不到的現金,這種激進式做法可以讓他們的業績在當年遠遠跑贏市場,吸引一大票跟風購買的散戶,於是他們所管理的基金規模會快速擴大,從而個人拿走鉅額管理費。

大家要知道,基金管理費只跟基金規模掛鉤,如果一個基金經理想賺快錢,他即便知道市場風險收益比已經非常低,還是願意冒著巨大的風險重倉持有股票並且不願防守退出。

不僅如此,同一家基金公司還打著明星基金經理的旗號不停推出持倉差不多的新基金吸引大家進場,為的就是多收你們一道手續費和管理費。

新基金募集過來的錢正好用來把老基金裡的持倉股重複購買一遍,從而繼續推高老基的基金淨值,吸引散戶不斷進場。

在沒有笨蛋承擔損失之前,泡沫是不會破裂的,只不過很可惜,承擔損失的笨蛋往往就是那些只看收益率不關注風險,自身認知非常匱乏的投資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