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21章 四個不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1章 四個不碰 (1 / 2)

本章接上回分析。

做研究和投資,有四種公司不能碰。

1、大集團小公司不碰。

集團的收入和資產規模都很大,但是上市公司的收入和資產規模都很小。

這樣的模式為什麼不碰?

因為兩點:首先,容易有說不清楚的關聯交易,而關聯交易太多恰恰蘊含著風險。其次,如果集團層面發生了風險,那麼上市公司會受到很大影響。

什麼是關聯交易自己去翻上雪寫的《投行之路》。

集團大了,什麼鳥兒都有。

上雪想起當初我在閱讀《段永平傳》的時候對一個案例印象深刻。

這個案例說的是當初段永平做出來的小霸王學習機收益太好,公司很賺錢,但就因為公司隸屬於一個龐大的集團,結果集團一看,哎喲,這乖兒子這麼掙錢,那就給老爸和其他兄弟姐妹都捐一點吧!於是直接把利潤從段永平手上抽走,導致其後續的管理經營很被動,最後不得不離職。

一個卓越管理者的離職也意味著小霸王學習機從此走向了下坡路,以至於最後徹底消失在市場中。

由此可見,大集團小公司的模式確實存在著不小的隱患,上雪認為上市公司主體在集團裡必須有絕對的主導地位,且集團本身不能過大,最好就是個殼架子,決策層主要來自上市公司本身,這樣對我們股東來說風險是最為可控的。

段永平是中國非常卓越的一位企業家,隱形富豪,非常低調,沒有聽過他的人一定都聽過小霸王學習機,步步高,oppo,vivo……這些產品的幕後大佬都是他。

段永平不僅是出色的企業家,還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投資人,當初抄底網易、死守蘋果讓他身家翻了百倍,上雪往後肯定把《段永平傳》給大家分析一下,讓小夥伴們好好學習學習這位大佬的價值投資方法。

2、董事長想法太多的公司不碰。

不能一心一意搞好主業,天天想著外延式併購擴張,比如不停收購影視、遊戲、網際網路這樣的輕資產公司,這種公司千萬別碰。

這些被收購的輕資產公司往往要價很高,但是利潤一般是靠“風”吹出來的,“風”沒有了,收購產生的大額商譽就會面臨減值的風險。

本書這個論點其實跟我們前面總結出來的原則是一樣的,我們所購買的公司,主營業務必須突出,商譽金額也不能過大。

管理層想法太多,這也搞搞,那也試試,最後的結果就是公司主營業務越來越不突出,跟一個男人整天不好好養家餬口而是在外面沾花惹草一樣。

其實上雪接觸過的大多數公司高層都是優秀的管理者,也是極具野心的企業家,但大多數都不是啥合格的投資人,他們買的那些公司往往都是市場熱點,是大家短時間內擠破頭都想衝進去的公司,這些公司的價格基本上都高得匹配不了它的實際價值,所以就算買進去了,之後也沒多大增長空間,有的甚至因商譽減值風險過大而讓投資者血虧。

3、槓桿率太高的公司不碰。

這個槓桿率簡單來看是資產負債率,如果專業一點,是有息負債率。

有息負債顧名思義就是有利息的負債,就是公司借來這筆錢是要還利息的,只要有利息,這筆錢拿來用就是有資金成本的,資金成本越高肯定對企業的日常經營造成越大的負擔。

一般情況下,“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都是有息負債。

此外,應付票據、應付賬款、其他應付款,都可能是有息的。

專業人士可以自己根據這個算一算公司的有息負債率,如果實在不想算,直接看資產負債率就行,這個很多股票網站都直接算好了給我們,一查即可。

作者認為對於國內的大部分企業而言,50%的資產負債率是比較合適的,超過60%時要引起關注,超過70%時就不用研究了。

當然,這個“50法則”不適用於金融業和航空業,但是對於大部分製造業企業都是適用的。

4、質押率太高的公司不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