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20章 研發支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章 研發支出 (3 / 3)

目前需要加大研發投入才能構築企業護城河的行業如下:

1、ICT產品(包括半導體,通訊裝置,電腦硬體,電子和電氣產品零部件等等)

2、健康:醫療器械或者製藥

3、ICT服務

4、汽車

2019年支出最高的是ICT產品,2085億歐元,大家熟悉的華為,蘋果,三星,愛立信,諾基亞,高通,臺積電,博通,英特爾以及SK海力士等巨頭都在這個領域。

2019年研發支出第二高的是健康,1856億歐元,包括生物製藥,醫療器械,製藥業等。

排名第三的是ICT服務業,1528億歐元,這裡面的玩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網際網路公司,比如谷歌,臉書,阿里,騰訊和亞馬遜等等。

排第四的是汽車產業,1473億歐元,特斯拉,上汽,蔚來,比亞迪,豐田,本田,賓士,寶馬,奧迪都在這個行業裡面。

其他的主要產業還有化工,航空航天,冶金和裝置製造業,但其研發支出完全無法和上述的四個產業相比,最高的也就是494億歐元。

我國現在的弱點其實是醫療技術的研發投入明顯落後於歐美,這也是上雪個人一直不太願意投資A股那些醫藥企業的原因,不是它們不好,是國外有更好的同類公司可以選,每次有朋友讓我介紹一些A股醫藥科技類公司上雪都很鬱悶,因為對我來說國內醫療公司雖然一大堆,但跟科技沾邊的沒兩家。

投入到醫療技術的研發比例美國是26.4%,歐盟是19.2%,日本是12.5%,而我國呢?只有5.5%。

其實我國馬上就要面臨世界上最大人口基數的老齡化問題,而目前全球醫療的頂端技術依舊掌握在歐美手裡,所以醫療器械和製藥業的國產化至關重要,它的重要性根本不亞於半導體產業的國產化。

上雪寫到這裡,大家應該對於哪些企業應該著重觀察研發支出這個指標有點感覺了吧?

在A股裡,除了傳統的那些公司,如果醫療類的某家企業連續幾年研發支出都高於同行業,有理由相信這家企業的前途更有可能光明一些,在國產化替代的路上可以儘快搶佔先機,這類的醫藥企業如果目前估值比較低,就是我們應該下手的物件。

研發支出只有結合國際國內發展趨勢,行業的不同特點,以及公司自身產品的定位一起來看才是有意義的,至少上雪列舉的上述那些必須要靠研發支出打天下的公司本身的研發支出不能低,否則就可以剔出我們的選股範疇。

後幾章上雪把作者自己其他的一些經驗以及資料查詢方法給大家介紹一下,再往後上雪把作者提出的這八個指標與我們之前已經歸納出的六維評價標準匯總起來,把納入體系以及暫不納入體系的備選指標都給大家理清楚,相當於升級了選股裝備,大家往後選股直接帶升級版裝備即可。

隨著我們往後讀的書越來越多,裝備會不斷升級,技能和認知也會不斷提高,直接體現就是大家分析某家公司或者某個行業的水平會越來越高,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堅持下去,別連boss都沒見到,就死在了小怪手上。

後續論點見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僅用於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