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科幻靈異>雪視角> 第17章 八個指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章 八個指標 (2 / 2)

其實大可不必擔心。

第一,現金流好的公司(就是那種賬上趴著一堆錢的公司)根本沒必要造假,造假的公司都是錢回不來,才想辦法虛構收入虛構利潤,現金這玩意兒是實打實的,有多少存款人家一查你銀行賬戶就懂了,你撒謊你也撒不起來,這就是上雪為何跟大家一直強調選長期投資的企業要看現金流的原因。

第二,現金收入比確實能夠在現金流的基礎上幫我們篩選出更好的公司,就比如同樣都是燒餅店,大媽A只能賣一天燒餅賺一天的錢,大媽B卻能一直得到客戶提前塞的錢,客戶就是怕錢給晚了預定不上她的燒餅,所以大媽B的存款其實大於她現在的收入,這也說明了大媽B比大媽A生意更好,做的燒餅也肯定更好吃。

第三,如果我們本身選的就是大市值股票,龍頭白馬,公募基金重倉股,根本就不需要擔心因為自己看不懂財報而進了坑,我們看不懂財報不要緊,市場上能看得懂財報的人多的是,那些基金經理和他們身後的投研團隊天天就在幹這事兒,甚至這些白馬公司的競爭對手也會僱人去研究它的財報,蹲它的工廠看看往來車輛是不是能夠與出貨量匹配,總之但凡這些大藍籌公司財報有一點貓膩,立馬會被人揪出來然後推上新聞頭條,不需要我們做啥技術活,我們要做的就是拿出一點耐心,動手查一下指標。

對於現金收入比這個指標,上雪認為可以有助於我們優中選優。

比如當我們資金不足,用六維評價標準選出來的股票有很多隻,最終不懂投哪個時,就可以用現金收入比代替經營性現金流,只投現金收入比大於100%的公司。

2、淨資產收益率。

關於淨資產收益率ROE,作者是這麼認為的:

“淨資產收益率反映了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

淨資產收益率越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當然,這種暴利是沒法持續的,所以算年化收益率的意義不大。對於很多公司,我們要看持續盈利能力。

在做投資的時候,我會選那些淨資產收益率過去五年一直在15%以上的公司。

淨資產收益率高的公司很多,好公司和普通公司的區別在於:好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會長時間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

這個觀點基本與我們之前的六維評價標準一致,而且15%以上這個指標已經算比較低了,可以選出來幾十家公司,如果大家資金有限,直接投ROE長年平均值超過20%的公司即可。

3、人均創收和人均創利。

作者認為:

“人均創收和人均創利體現了公司的盈利能力。這兩個指標的數值越大,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強。

淨資產收益率是從資本的角度去看盈利能力的強弱,而這個指標是從人的角度去分析公司盈利能力的強弱。

私募行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管理的資金每增加一個億,相應會多招一個研究員。私募的管理費一般是1%,換句話說,私募公司每多一個億的資金,就多了100萬元的管理費收入,所以人均創收大致為100萬元,而人均創利是多少則要看業績好不好,以及分成比例是多少。

在做投資的時候,我會選那些人均創收和人均創利都很高的公司。

多少算高?其實沒有絕對數字,需要與行業內的其他上市公司做比較才能看出來。不過有個簡單的篩選法則:現在沿海地區普通工人的年收入為6萬~7萬元,所以人均創利在10萬元以上,同時人均創收在100萬元以上的公司應該算是比較好的。

比如,杭州某安防影片監控行業的領軍企業,根據公司公告,2016年的收入為320億元,淨利潤為74億元。截至2016年年底公司共有員工20013人,人均創收是160萬元,人均創利是37萬元,是盈利能力非常強的企業。”

這個指標這麼分析是沒錯,但上雪覺得選股的時候不太有必要採納,因為其實其他指標,比如毛利率、ROE、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和淨利潤增長率的差值就已經可以幫我們篩選出產品賺錢能力強,為股東賺錢能力強且一直都在提升管理效率的公司了。

我們投資的目的就是讓一家公司給我們賺錢。

只要這家公司賺錢能力足夠強,我們根本不需要管它僱傭了多少人,也不需要考慮人均創收到底是多少。

換句話說,如果一家企業每年的ROE都在20%以上,它人均創收低於5萬上雪認為影響也不大,說不定它這行就是勞動密集型行業,就需要這麼多人,如果都選人均創收高的,那選出來的行業會比較侷限,不是金融、科技就是網際網路,沒啥意思。

後續論點見下章。

重要提示:文中提及的所有公司僅用於案例分析,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