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南邊倒是挺和諧,起碼相比北邊多少還維持著之前那湊合過的樣子,而在北邊的叛軍下來搶一把打算過個年後...現在的遼東反正就這麼個情況了。
這是顧懷在齊城拿到的訊息,簡直是一團亂麻。
就在這種情況下,顧懷唯一能想到的就是用雷霆手段先把南邊的軍隊整合起來再說,起碼不能讓他們再像這樣畏敵不出,藏在城裡準備過年。
而沈勇的存在無疑就是個特別礙眼的存在了,首先這個人顧懷看起來的第一印象不錯,但特穆爾的話徹底打消了他把沈勇留在手下的想法來到遼東,無論怎麼樣都該尋一兩個信得過的將領放在身邊協助自己處理遼東事宜,可看看沈勇乾的這些破事,顧懷甚至懷疑自己要是帶兵上去打仗了這貨能在後面把自己賣掉。
不收拾你收拾誰?殺雞...給這幫猴看。
顧懷一甩大袖,重新進了馬車。
......
“遼東都司共有二十五衛兵馬,分別下轄定遠衛以及遼陽衛,計十一萬四千三百九十三人,現額十萬零九百七十三人,騾馬共計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二頭,烽燧共計...”
正在彙報的是指揮僉事張俊,本來這些事該由沈勇來彙報,可顧懷一來,就把沈勇下了獄,於是張俊只能硬著頭皮趕鴨子上架,可他雖是倉促接替,卻能對軍務如此清楚,想來也是個用心做事的人,顧懷認真聽著,心中暗暗點頭,起了些...栽培之意。
不過這遼東有點意思啊,朝廷規定的是不到十萬的兵馬駐守,但遼東的都指揮使司不僅沒有吃空餉,反而還...多招了一些兵?
何錦和沈勇之前在想什麼?難道何錦那時候就有反意了?那沈勇呢?
這算是好事也算是壞事,遼東兵馬越多,叛亂的叛軍就可能越多,相對應的,南邊能受顧懷調動的軍隊也就越多。
說白了是把雙刃劍,現在就看誰用兵更好一些了。
帥堂上,二十多位雄霸一方在遼東當土皇帝的武將正襟危坐,目不斜視。如今的顧懷可不是當初剛出涼州時候的顧懷了,那時的他在朝廷在地方在軍中毫無威望,只能依仗身份才能壓下楊公宜的兒子,而且走到哪裡嘲諷聲就到哪裡。
可現在呢?涼州那邊雖然算不上是赫赫戰功,但僅僅半月就平叛也算得上是可圈可點了,最重要的是顧懷這半年以來在朝廷扮演的角色,想一想,官員武將們可以不在乎顧懷的身份,卻不能不在乎他手上沾著的官員的血。
更別說還有個岷山衛的例子擺在前面,這位...可是相當記仇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