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立在道路兩側等候迎接靖王爺的,都是訓練有素的精兵,他們矗立在那兒,只見旌旗飛揚,兩個方陣卻是如同樁子一般紋絲不動,他們如此站立已經半個多時辰了,可見遼東軍法之森嚴。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將領們雖然貪,但能在遼東這個地方混下來的將領多少都有些刷子,畢竟是要和異族打交道的,更何況是直屬於遼東兩個衛所之一的遼陽衛衛指揮使的直系軍隊呢?
迎接靖王爺的騎兵已經遠出幾十裡了,只要接到王爺,便會不斷有騎兵返回報告王爺已經到達的位置,道路兩側靜候的軍隊就是第一個騎兵返回報信時才出城的。
這種幾近於黃土墊道、淨水潑街、遠迎百里的排場,和接魏皇也差不多了,實際上遼陽衛的將領們今天誠惶誠恐,就是以接魏皇的敬畏心裡來接顧懷的。
因為顧懷一是自大魏開國以來,出現在遼陽城的級別最高的一位權貴。
至於安化王?得了吧,遼東的本地人都看不起他。
二是顧懷的所作所為,現在差不多已經傳遍了大魏天下。
將領們知道岷山衛是個什麼地方,也知道顧懷是怎麼翻臉把楊公宜和夏浩南宰了的,而且還知道折在顧懷手上的文官現在加起來不知道有多少,聽到有人快馬送來的訊息,再接到朝廷的文書,遼陽衛的將領們真如五雷轟頂般,生怕自己就成了下一個死在顧懷手裡的人。
從長安出發,馬不停蹄,年都不過,就要來遼陽衛,靖王爺是什麼心思,大家難道還看不出來?
所以不擺出這樣的架勢,遼陽衛的將領們還真有些不安心。
而且三邊總制是個什麼概念?顧懷到了遼東,基本就如同魏皇親臨,掌控遼東所有軍務政務不說,朝廷連個監軍都沒派,這說明什麼?說明靖王爺不僅得陛下信任,而且在朝中...肯定也是極為如魚得水。
起碼那個挨千刀的何洪都要讓靖王爺來收拾爛攤子,還不敢派個監軍指手畫腳。
權柄極重,身份極高,除了都指揮使衙門的那些衛指揮使,和幾個高階武官,顧懷這個比總督更勝一籌的三邊總制對其他武將可以生殺予奪,便宜行事,而且這三邊總制還是個藩王的爵位,那簡直連都指揮使衙門的衛指揮使都不在話下了,這些擁兵自重、雄踞一方的土皇帝們豈能不誠惶誠恐?
遼東都指揮使司下轄兩個衛所,一個在前方正對蒙古鮮卑,也就是這次造反的衛指揮使帶著的軍隊,還有一個就是遼陽衛了,處在後方的戰略緩衝地帶,是遼東的第二道防線。
而此刻遼陽衛的長官,包括下轄衛所的所有長官都到了,如今正在城門樓子裡喝茶閒聊等候。二十多位將領,把城門樓子擠得滿滿當當,如此情景平時也是難得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