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魏開國,雖然已經過了一百餘年,遼東已經歷經了這麼多年的發展,但實際上還是窮。
如果把大魏和許白說過的那些歷史做對比,刨去南方的乾國,大魏無疑是最像明朝的。
而明朝的掘墓人來自哪裡?遼東。
雖然歷史是可以改變的,就像一顆小樹經歷不同的施肥、澆水、修建的過程,結出的果子也一定會有區別一樣,以後的遼東不一定會成為大魏滅亡的y,但顧懷還是心存了警惕。
萬物皆無不朽,大魏也逃脫不了這個必然的過程,最理想的結果,是由本民族內部來完成這個新舊交替和蛻變的過程,只要它的未來不是被蒙古南下,或者遼東孕育的野蠻人南下,就還可以接受。
哪怕是被南乾滅了,完成中原的大一統,起碼也是自己漢人不是?起碼不會造成華夏文明全面倒退,在與整個世界的賽跑中遠遠落在後面。
車子忽然劇烈的顛簸了一下,毛筆從筆架上滾落下來,在文書上沾上幾行墨跡,顧懷撿起毛筆,將其重新放回去,卡緊,再捲起卷宗,將車簾整個拉了起來,整個車廂頓時明亮起來。
探頭向外望去,車子左右都是佩刀挎劍、身形彪悍的王府侍衛,一個個都騎在高大雄駿的大馬上,再往前看去,是一片山麓,山坡上是疏落的樹林,山坡下是一條溪流,地面上的卵石開始多起來,所以車子也開始顛簸得厲害。
顧懷吁了一口氣:“已經快到遼陽了吧...這一路下來,根本就沒看到幾個村子,也沒看到幾個行人,這遼東和後世的黑土地相差未免也太大了,怎麼比受災時候的涼州...”
“還荒涼?”
......
遼陽城,城外官道兩側開闢了一片田地,這是官兵的屯田,面積不是很大,因為這個時代的關外氣候,其實並不適宜發展農耕,朝廷是考慮不到這個的,其實遼東...真正靠土地過活計程車卒,已經基本上沒多少了。
一是因為土地被將領們兼併,將領們成了地主,僱人統一種植,二是士卒們比起種地,有更喜歡的收入手段。
所以說來諷刺,何洪讓人過來清理屯田,其實真正被坑的確實是那些將領,但真正高興的...卻不是那些大兵。
此時的農田裡,主要種植的是蔬菜,糧食雖然也有,但收成根本滿足不了士卒們的基本生活需要,他們的糧食基本都是從關內運來。
為了士兵、馬匹和糧車出入方便,幾片地離官道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此刻這片空地上已經站滿了手持武器、甲冑嶄新計程車兵,警衛從城外十里處開始,一直延續到城裡的都指揮使衙門,五步一崗、十步一哨,戒備森嚴。
城門內外也清掃乾淨了,牛糞馬糞是完全看不到的,連本來不多的出城進城的百姓也被趕到了其他城門出入,反正這城也不算很大,泥腿子繞上幾里路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滿城的將領都戰戰兢兢,還能讓老百姓來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