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胡來,有些事不是你控制得住的。】
“你知道的..我這次代價很大...我沒有多餘的時間浪費。”更何況,該來的人,都來了。
對方又是沉默。
【你在帽兒山。】
“不算吧..”他笑了笑,“但也差不多,這裡風景很好,河鮮也很好吃。”
說完便將耳機摘下,切斷通話。
這會兒他已走到碼頭。
小船上有人已在侯著,他跨步上船,接過對方遞來的衣服。換好後有意無意的踩了踩腳下的甲板。
“去哪兒?”
“去城裡,不是說..要取衣服嗎?儺戲祭祀要用的衣服。”說完,他佩戴上有著獠牙的惡鬼面具。
小船離港,船上長杆懸著的煤油燈下風鈴搖曳,發出清脆的聲響....
*
雖說早預備好來那玲瓏坊遊一趟,可當真站在坊前,心態卻又不一樣了。聽聞是女兒家常去的地方,以為應當是個類似店鋪的地方,畢竟這個‘坊’字,除卻舊時區域的標明,如今大多是指作坊、磨坊一類,與製作或兜售有關。
魅也是這麼個想法,結果大錯特錯。又想起在箭舍時長輩們口中提的,再結合現在所瞧見的,與其說是坊,倒是更覺得像寺廟。
二三十層矮石階上的建築,左中右三扇方形門皆是敞開的,建築內傳來誦經的聲音,來來往往有人進出,與之相掠過時甚至能嗅到他們身上沾到的那股線香味,覺著有些超塵。
臺階下是人間煙火,路左右兩側的商販佔道,吆喝最多的還是香一類的物件,所謂在何地謀何財。感覺寺廟門口不賣個帶著香灰的護身符,開過光的手串啥的都對不起這地理位置。
也是想不明白,為什麼一堆年輕人要大晚上的不帶家長跑出來,結果還是相約去寺廟遊玩。
集體剃度麼?
好在我國有一套完整的自我說服體系——來都來了。
沒話題麼?那就找話題。從這個玲瓏坊的起源再講到這座建築建成,幾人邊扯著鬼話邊邁著步子上去。不過信與不信是一回事,虔不虔誠又是一回事,無所求自然好,有所求...香火自是也得有的,最起碼也能從旁人口中討來幾句舒心的話。
空桐悅屬於唯物主義,這類事物是不信的,偏又不好掃別人的興致,自告奮勇接了買香的活兒,在那階下多逗留了會兒。而云達本想著要陪她,空桐悅卻連說幾個不用,又說這地方香火昌盛,許願一定靈,硬給搪塞回去。雲達看出她的不願,只好一步三回頭也跟上去。
倒是給空桐悅留了個保鏢打手。不過月兒覺著是多餘,沒多理會。隨便走到旁邊某個售香的攤位,自顧自打量攤位上的東西。
“小姐需要什麼香?”老闆搓著手,笑著說,他嘴角的笑紋深且明顯。
“這線香還分種類?”空桐悅拿起一小扎,嗅了嗅。
“對症下藥嘛~您若要求財運事業,就用這亨通香,當中有芝麻桿,意在高升遠洋,求姻緣呢~就是這摻了花與桃木的桃香。當然,也有普通常用的平安香,樣式多,粗細長短也有區別,看小姐需要。”
這還真是差生文具多,抱佛腳也得挑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