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總督巡撫,跟我們打仗,還靠我們賺錢,說出來或許沒人相信。”
鄭軒無奈地笑了起來。
確實真真切切,人家根本沒有下限,只要符合自身利益,什麼事情都會去做。
就如當年荷蘭與英國戰爭。
在阿姆斯特丹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大漲,許多荷蘭人紛紛購入該股,戰爭結束之後賺得盆滿缽滿。
沒有人因為兩國之間的戰爭,而拋售英國股票。
總有一股詭異的味道。
福叔吸了一口煙說道:“百姓熱情高漲,債券不到十日就拋售一空,依老夫看再拿出1000萬兩白銀債券,也不是不可能的。”
他微微驚訝於這種撈錢的速度。
原本以為八百萬兩白銀,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消化掉,可沒想到民間的市場竟然如此活躍,看來民間不缺乏富裕之人。
若將來按照這個趨勢下去。
以後的戰爭,只需要在民間籌集款項,說不定比在大清國庫裡拿銀子更加輕鬆方便。
鄭軒搖了搖頭,“到時候缺資金,再來拋售一輪債券也不遲。”
就在他們談話的期間。
鄭暄妍從外面走了進來,“他們都到齊了,會議可以開啟。”
鄭軒點頭之後,將後續的事情交代清楚便離開了。
他在拋售債券的同時,還調動而不少的軍隊,對於這次的戰爭,參戰的陸軍就多達五千人,加上一萬人的海軍。
在軍部原有的住址裡有唐藏,鄭一,席明達,鄧世安,羅財,還有不少新晉的將領。
這些都是鄭軒招呼過來的。
現在中蘭慢慢步入正軌,軍隊也不能再像之前那般,只有一個模糊的大概。
所以推行新的軍事體制,顯得十分有必要。
鄭軒打算透過這次遠征日藩,將這套機制逐漸完善,成為標準的模板,更是一個試驗田。
只是軍隊推行改革,不能大刀闊斧,只能小刀小試,隨後才能逐漸推廣開來,要不然觸碰到原有的利益,不少人會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