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明凱閱讀完之後,眉頭上多了幾條黑線。
他覺得這樣的筆記引入到保衛團,以後審問犯人,可以使用裡面的方法,保證一試一個準。
至於兩個能健健康康活下來的。
鄭明凱覺得他們是祖墳冒青煙,被這樣虐待都不死?真是奇了怪了。
此時學會交流,牛頭不對馬嘴。
王貞儀跟他們交流的是,望聞問切,身體器官五行,各種草藥的搭配,治療方式,陰陽調和。
而學會的醫生則與她交流著《解剖學雜記》各種被解剖的器官,比如肺部,心臟,脂肪。
當然還大談特談出現的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著名的四體液學說。
而公元2世紀,古羅馬時期的醫學大師蓋侖強化了這一理論,他認為:健康的軀體需要四種“體液”——血液、黏液、黃膽汁和黑膽汁的完美平衡。
如何保持體液之間的平衡?
自然是透過發汗、催吐、斷食、利尿、放血等多種方法去除多餘的體液。
蓋侖強調說,血液是人體中最主要的體液,因此生病後慘遭醫生操刀割脈就成為當時歐洲非常普遍的治療手段了。
痤瘡?放血!
頭疼?放血!
天花?放血!
發燒?放血!
痛風?放血;癲癇?放血;鼠疫?放血;精神病?放血。
得了相思病?當然還是放血。
王貞儀聽完之後整個人目瞪口呆。
最後忍不住的顫抖,但還是微微地掐住自己的手臂,忍住自己的恐懼。
中醫所說的補氣血,到西醫就是放血。
“他們是對血有多喜愛啊!”
王貞儀只能這般感嘆,覺得這已經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東西了。
就連鄭明凱聽完之後,想起了自己老哥所說的西方吸血鬼,難道就是眼前的這些醫生?
他打死都不看這些西醫,人還沒被疾病折磨死,就先被這些醫生折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