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侯府的建立很順利,就是以當初相國府的舊班底為基礎,建立一個牧景為主公的政治體系框架。
當初牧山戰死於雒陽,權傾朝野的牧黨就如同一個沙堆建立的房子,瞬間崩塌,牧黨麾下的大臣皆然被清理,死的死,背叛的背叛,兩千石秩俸以上的官吏除了尚書蔡邕逃脫之外,無一追隨,九卿部官不是被王允說服,就是被董卓強行挾持南下。
但是正所謂爛船還有三分釘,牧山雖以強大的實力鎮壓朝廷,導致不得人心,可他主政朝廷的時候也提拔了不少因為門第出身鬱郁不得志的官吏,生死關頭之中願意追隨牧景突圍南下,就有七八個左右朝廷官吏,皆為牧黨爪牙,大多數都只是六百石秩俸左右的官吏,可即使如此也是一縣之才,就是這些人為班底再讓牧景的明侯府的體系迅速的運轉起來。
明侯府自明侯牧景之下,設立司馬,長史,主薄,三大官職,位置等同朝廷上三公,管轄明侯府的一切軍政大事。
經過數日商討,牧景力劈眾議,任命胡昭為明侯府長史,統管侯府大小事情,另外以劉勁為主薄,戲志才為司馬,劉勁有能力,在六縣之地聲望最好,用他為主薄主要是為了穩定人心,而戲志才是軍師,用為司馬,就是告訴所有人牧景信任他的軍師能力。
同時牧景在侯府之下建立南書房和北武堂,這是異於普通的開府自治的建制,而是他為日後文武分治做一個提前的準備。
現在的朝廷官制是有些權力模糊的,比如一郡之守管轄軍政大事,就等同是一方諸侯,授命朝廷,忠肝義膽的自然是報效朝廷,可要野心勃勃之輩,招兵買馬太簡單了
這是權力失控的根源之一。
不過牧景也不想一口吃掉一個大胖子,維持了這多年的官制不是這麼容易改變的。
自古以來變法者不得好死,輕易他不會挑動這條底線,除非他有絕對的實力。
但是有些事情明知道是錯的是落後的,那就一定要改變。
所以他建立了南書房和北武堂,為了日後建立自己的行政體系做好準備。
不過於北武堂和南書房之下,他效仿了古丞相府制,建立十三曹,每一曹設立一個主事……
這足以堵住所有人的嘴。
明侯府的建立在胡昭等人努力之下,一個個的部門開始完善,以管轄六縣之地入手,一個軍閥的雛形漸漸的已經形成了。
而這時候牧景的注意力開始放在整軍事務之上了。
南陽六縣非久留之地,這裡不足以為他日後的根基,他的下一步計劃是進駐漢中,而且必須在袁術徹底吃掉整個豫州之前進駐漢中,一旦袁術反應過來,以重兵壓境,把他堵在這裡,漢中之路前途不明,他就等於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而想要進入漢中,必有一場惡戰,哪怕最後戲志才能說服劉焉,拿到了劉焉的準令,可他還是要面對張魯,單單是一個張魯都很棘手,五斗米教和天師道,加起來不亞於太平道的存在。
沒有絕對的實力,他可不敢進入漢中,而且一旦劉焉對於他的條件不動心,壓住了自己的慾望,那更是一場血戰。
無論如何,能說服劉焉最好,說不服那隻能打,一旦開戰,兵力最關鍵。
牧景現在坐擁有四支兵馬的建制,雖被打殘打亂的不少,兵力折損的也很嚴重,就算加上陽山營也不到八萬兵力,可這些都是從刀山火海之中殺出來的精銳老兵。
現在就差一個時間來調整和修養,只要恢復過來,這七八萬大軍足可當二十萬大軍使用,進入漢中他就有信心了。
所以這段時間牧景把一切精力都放在上面了,亂世之中有兵就是草頭王,沒有什麼比恢復將士們的鬥心更重要。
激戰關東聯軍,突圍關中,一場一場的戰役已經讓牧軍的所有將士筋疲力盡的,特別是一個個袍澤戰死沙場,讓不少戰士心靈受創,當初在關中的時候,他們每天面對生死危機,哪怕一個個戰友兄弟倒下,為了他們依舊還能咬著牙根去堅持,可現在放鬆下來了他們的意志都跌落了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