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看著幕布望眼欲穿,人們也在津津有味的談論著,今天要放上什麼電影。
隨著一束光投向白布,先是人們習慣的一老套影像,風姿綽約椰樹、清淺海灣、皓月掛空。
畫面留白處有個大大的
“靜”字樣,這幀標配畫面至少持續了10多年。再是公社、大隊通知、第幾號新聞片,一番折騰下來場上好不耐煩,不滿聲嗡嗡聲一片。
小勝利等得不耐煩了:“爸爸,什麼時候開始放電影啊?”李海軍想起自己小時候,也跟兒子一般,沒有一點耐性。
爸爸總是笑著,告訴自己:“快了。”他也這樣看著兒子:“快了,再等等。”小勝利看著周圍的孩子們,十分羨豔。
“爸爸,我能跟他們一起玩嗎?”六丫頭:“不行。”
“為什麼啊媽媽?”
“你也想跟他們一樣,上房揭瓦?上牆上樹?”
“你要是敢,我就把你屁股開啟花。”小勝利被媽媽一嚇唬,立馬跑到了爺爺的懷裡尋求安慰,還捂著自己的小屁股。
總算熬到正式片開始。孩子最鍾情打仗片,每當銀幕出現八一電影廠,熠熠生輝五角星圖示,伴著解放軍進行曲,小巴掌嘩嘩一片。
大人要剋制點,無所謂打仗不打仗,沒有流露出這麼喜形於色的癲狂。
文化貧困年代,就這麼幾部影片,車軲轆地放著。反覆觀看之下,人們幾乎能將臺詞背出來。
特別是經典的詞:高!實在高。不怕你今個鬧得歡,就怕明天拉清單。
讓列寧同志先走,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為了勝利向我開炮。各小組注意,你們各自為戰不準放空槍,開火。
這種銀幕言語,不知不覺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有時生產大隊會議散場,擁堵下總有人會俏皮高聲:“讓隊長同志先走”,調侃中大家一片戲笑。
今天放的是老片子,南征北戰。小勝利想發現新大陸似的,看到周圍的孩子有人拿著小手槍。
“爸,我也要!”六丫頭看了看:“兒子,那是用泥巴做的,髒。”小勝利滿眼都是羨慕的看著其他小孩子,眼裡噙著淚:“不,我就要。”眼瞧著六丫頭要發火,李海軍:“咱爸會用鐵絲彎成一把手槍,或者用木頭做,不給他用泥巴做。”李海軍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小時候,爸就給我做過。”李金鑫接茬:“嗯,我也玩過,不過是撿哥哥剩下的。”李父笑呵呵的抱著大孫子:“爺爺明天就給你做。”小勝利開心的親了爺爺一口:“爺爺,你最好了。”李父就吃這一套,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給他的大孫子,這小勝利就是他的心尖尖。
這個時候,幕布沒了畫面。周圍一片雜吵。
“哎,又沒了。”
“每次到了關鍵時刻就這樣。”
“算了,我去撒尿·····”
“來抽根菸·····”
“你抽我的,我這是菸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