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曹操迎了天子,又出兵佔了山陽郡,可謂是實力大增。
曹操請了天子令,自封為山陽太守。
山陽南靠彭城國,西臨濟陰,東和東北方向,緊鄰魯國、琅琊國,地理位置很重要。
曹操來到山陽之後,憑藉著伊籍山陽本地人的身份,很快的就和本地大族取得了聯絡。
不過,此時的曹操,卻是如坐針氈。
在昌邑府衙大廳中,一個身高七尺,體態清癯的文士手持白綢摺扇,端坐大堂上。
曹操面帶和煦笑容說:“公圖,此次來我這窮鄉僻壤,不知有何指教?”
這文士,正是袁紹派來的使者,逢紀。
逢紀是冀州河間人,早年曾依附何進,後來與袁紹交好。
此次袁紹殺死了冀州刺史韓馥,正忙於加強對整個冀州地控制。
冀州地廣,所轄三郡六國,有很多是皇室宗親,想要控制起來,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才能做到。
而恰恰在這個時候,曹操出兵佔了山陽,這一下子刺中了袁紹的軟肋。
袁紹為什麼對小小的山陽如此敏感呢?
比鄰山陽的東平國,在名義上雖是自立一地,可實際上卻處於很尷尬的地位。
東平北面,是冀州,西南面,是河內。
而山陽,正好卡在兩地之間,使得袁紹無法將兩地連線在一起。
而東平國,又是州治下,依附於山陽郡所治。
袁紹在冀州的根基還不牢固,也不敢再冒然出兵,以免激起了各地諸侯地反感,到時候他可就真的成了千夫所指。
上次出兵,就收到了來自衛安的警告,衛安派出使者,當面把袁紹斥責了一頓。
面對衛安派來的使者,袁紹嚇得大氣都不敢出。
當今天下,衛安的話,可比皇帝的話管用的多。
何況,自己的宗族家眷還都在衛安的手裡,自己多次請求接走家眷,但都被衛安以各種藉口搪塞過去。
如今衛安的實力,怕是要取天下也是易如反掌。
且不說衛安麾下的文臣武將,兵精糧足。
聽說還有很多新式武器地火雷!一顆地火雷,就能把城門炸開,再高再厚的城牆也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