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文姬生了衛武之後,衛安就一直守在文姬和孩子身邊,享受著天倫之樂。
雖然只有衛武一個子嗣,但衛安很滿足,自從衛武出生以後,大武年年風調雨順,國庫充盈,可謂是日進斗金。
不光是國庫充盈,整個大武的老百姓都過上了相對富足的生活。
除了農業,養殖業一直是衛安大力推廣的東西,原來的牧民,建立牧場養殖牛羊,而中原百姓更多是飼養家禽和魚類。
鯉魚,草魚,花鰱,白鰱就是衛安大力推廣養殖的四種主要魚類。
這四種魚都有共同點,生長快,繁殖量大,對於食物也不挑剔,雜草,麥麩,米糠,都可以用來飼養。
鯉魚和草魚,這幾種魚,一般都是兩歲的時候性成熟,才會交配產卵,透過這幾年,慢慢從河裡捕撈出來的魚苗,在魚塘囤積越來越多,也就是說,經過這幾年努力,魚苗才勉強做到夠用。
當然,這也就是說,正真的魚類豐收,還得等到明年。
至於家禽,規模就要擴充套件快多了,畢竟雞鴨魚都是孵化出來的,而一次,就能出不少幼崽。
除了豬之外,這玩意生長時間長,想要大肥豬,怎麼也得一年。
而雞鴨鵝又不一樣,一批又一批的孵化出來。現在官府組織的養殖場,都有了非常不錯的進展。
養殖場已經擴建了一次,就是當初沒有想到,會有如此多的幼崽,不過這種屬於幸福的煩惱。
每年收割之後,會把雞鴨趕到田地,讓它們飽餐一段時間。因為莊稼收割以後,田地間會有非常多的蟲子,那些都是雞鴨鵝最愛吃的,畢竟比起青菜葉子,麥麩這些,肉食怎麼也要好得多。
還有一點,每年田地翻了以後,同樣是把雞鴨鵝趕到地裡面,讓它們溜達一圈,還能有限的祛除害蟲的卵。
吃肉食的一個好處,就是油份足了以後,吃的糧食會少許多,因此衛安一直沒有讓人停下來擴大養殖規模。
草原空下來也不是一回事,除了建立了幾處兩處馬場而外,還有大片空地,不過暫時沒有足夠的人手來開發,因此衛安覺得以趕羊的方式,集中大量羊群,從春季到秋天,在整個草原遊牧!
驅趕了匈奴和鮮卑人,現在大部分草原,都成了衛安的自留地,原本草原上是以部落的形式,各家佔領一大塊地方放牧,現在沒有那麼多講究,哪裡水草最好,就到哪裡去放牧!
而且是集中起來放牧,經過統計,明年開春以後,可以有多達五十萬只羊,上萬的小牛,三萬小馬駒,趕到草原去遊牧。
這是把大部分的羊都集中了起來,牛是小牛,還不能幫著耕地,馬是馬駒,還不能騎,也不能用來拉車。
這樣集中有個好處,可以解放更多人手,讓牧場的百姓種植更多土地!同時牛羊開春以後,一直到入冬之前,都在草原吃草,節約了大量的飼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