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有兵三萬,卻只派了三千人跟著曹操去,可知他是什麼態度了。
曹操不再說話。
韓馥從冀州帶來三萬兵馬,鮑信也有兩萬泰山兵,曹操自有兵五千,還有張邈給的五千兵。
這樣算下來有六萬多兵馬,可以和董卓的七萬兵馬拼死一戰了。
兩日之後,大軍出發。
曹操現在雖然沒有州牧太守之職,但在諸侯會盟時,盟主袁紹自為車騎將軍,曹操行奮武將軍。
說起來算是個正經將軍,是個正經統兵的人。
張邈所派衛茲、袁紹所派朱靈,還有濟北相鮑信的兵馬跟著曹操為前軍。
韓馥的三萬兵馬為後軍,浩浩蕩蕩向滎陽行進。
潘鳳一直在猶豫,有件事不知道要不要和韓馥講。
這次進兵,很有可能會遇到董卓麾下猛將徐榮。
儘管多了韓馥這三萬兵馬,說起來聯盟義軍仍然是一群烏合之眾。
韓馥這三萬兵還好,畢竟是一州之兵。
你看前軍曹操的人馬。
除了曹操,還有鮑信、衛茲和朱靈的人馬,另外還有任峻帶來的三千河南兵。
而且許多所謂的兵,只不過是臨時徵募來的農民而已。
只有一身蠻力,沒有任何作戰技能訓練和作戰經驗,更不用說結陣變陣那些。
估計他們連怎麼聽軍令都還沒學會,更別說要觀旗聽鼓,遵守軍令進退協同了。
這樣的一支人馬,又怎麼能和訓練有素作戰經驗極為豐富的西涼鐵騎軍交戰呢?
因此可以預見,兵敗肯定不是中午之事,那是早晚的事。
潘鳳想了許久,最終決定來找東家韓馥。
“主公,曹操兵馬在前,咱們兵馬在後。若是曹操遇到董卓兵馬而得勝,那是他的功勞。若是曹操敗了,咱們跟著丟臉不說,只怕他們的兵馬潰逃奔回,勢必會衝亂咱們的兵馬,那樣一來,咱們的兵馬便會未見敵兵而自潰了。”
韓馥思慮片刻:“你說的不錯,以你的意思,是要我去和曹操商議,讓咱們為前軍嗎?”
潘鳳只覺得腦殼疼,這個主公的想法太超前了。
“當然不是,誰為前軍都一樣,我的意思是,咱們從小路進兵,與曹操分兵兩路齊進,若是遇到敵軍,還可以相互呼應。”
韓馥一聽大喜,兩路同時進兵比前後進兵好:“你所議甚好,我現在就去找曹孟德商議。”
留下潘鳳統兵,韓馥拍馬到前面與曹操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