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還是一種工作上面被權威認可,會給本人帶來工作上面的成就感。教聰明的學生,好學的學生,家境好的學生......
這可是就要比教笨學生,不好學的學生,家境差的學生等等,帶來工作上的特殊享受,以及生活上面遇到難題能夠找到關係和人得以解決的方便途徑。
政府對名校的資金投入也會有意的傾斜和加大,而出自於這些名校的學生們,既會以各種方式回饋母校,也會讓各人的子女沿著自己成功的路徑進行復制。
簡潔媽媽笑了笑,徐徐道:“優秀老師和普通老師在同一間學校裡面教書的結果,便是雙方都會不滿意工資待遇和福利。一個科任老師,不可能把所在年級的全部班級都教了吧!
若是彼此都拿差不多的工資,前者就會認為少,導致學校留不住人,致使他們朝著錢多的教育輔導機構流動。
要是工資差距拉得太大,後者會覺得嚴重不公平。他們不會覺得自己的教學水平差到只拿那麼一點錢,只會把責任推到評定不公上面去。
學生方面,天資好的和天資差的,也有著類似老師的問題。前者完全能夠跟上優秀老師的教學進度,而後者就跟不上。
反之,前者就嫌普通老師的教學進度慢,簡直就是在磨洋工的浪費時間,容易讓他們在課堂上面思想渙散,而後者就跟上了。
你身為二年級一班的班主任不是給我說過,那個賈錢錢擁有天才的天賦,便是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她說到這裡停頓了一下,繼續道:“學生家庭環境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其自身成長的因素。普通學校的孩子不懂事兒,也情有可原,畢竟歲數小。
可是,連他們的家長都有很多人活了好幾十歲,也不懂事兒。不但傻乎乎地跟著去鬧騰什麼減負,而且還大有人在相信讀書無用論。
最後的結局,他們是窮二代,那麼他們的孩子成為城市貧民後備軍,便是窮三代。窮三代延續祖輩窮一代,父輩窮二代的打工生涯。
至於其以後的孩子,繼續他們的打工生涯,窮四代,窮五代......富不過三代,還算有點兒譜,而窮不過三代,簡直就沒譜了。
想要改變自身和家族的窮苦命運,要麼唯有後代裡面有人基因突變,智力超群,才能出眾,要麼就是有著韋小寶的絕世好運氣。
你看英國赫赫有名的伊頓公學,從1440年建校至今,快有600年了。進入到該校的學生,還不是得照樣的日夜刻苦學習。
中下階層出身的孩子,本就先天不足,後天還享有不到優質的教育資源。這就會愚者越愚,和過去封建社會那種豪門大族把控著藏書,把控著知識,愚民政策又有多大區別?
所以,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人才會覺得孔子偉大之處就在於他所提出的教育理念,有教無類。即便是在當今社會,也是很先進,絲毫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