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到滕國宜州境內的兩百萬晉國軍隊,是由晉國名將,兵部左侍郎馮遵親自率領的。
馮遵在與永珍國的戰爭中,可謂是戰功赫赫,就連永珍國的首都永珍城,也是馮遵率兵打下來的。
統轄宜州境內三百多萬滕國軍隊的將領,則是滕國的名將郝東佑,其麾下的八十萬郝家軍,堪稱是滕國戰力最強的部隊。
可能是因為滕國的另外一位名將趙寶峰,死於了監軍姜蒙之手,使得滕國的皇帝姚寅,沒有再往郝東佑身邊派監軍。
不過就算皇帝姚寅派了監軍,也沒有辦法插手郝家軍的兵權。
由於種種原因,郝家軍的兵權,早在百餘年前,就已經不受滕國朝廷的控制了。
如今郝東佑和馮遵,都屯兵於宜州的州府橫陵城,準備利用橫陵城周邊的險要山勢,與漢軍展開一場決戰。
雖然滕軍和晉軍在宜州聚集了足足四百萬大軍,但其中騎兵的數量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真正的具裝甲騎加起來僅有十萬出頭。
而漢軍那邊卻擁有數百萬騎兵,且其中至少半數都是具裝甲騎,如果不利用地勢的話,滕軍和晉軍根本不敢與漢軍展開面對面的對決。
只是讓郝東佑和馮遵都沒有想到的是,漢軍在接連攻佔了莫州和夷州之後,竟然沒有繼續攻打宜州,而是繞路揮兵攻入了晉國境內。
哪怕晉國對此早有防備,卻仍被漢軍不按常理的出牌,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更讓晉國朝廷上下感到恐懼的是,晉國邊境的多座天險要塞,都在漢軍兵臨城下之後,選擇了開城投降,致使漢軍的數百萬騎兵,非常順利的便突入了晉國北方腹地。
加上漢國水軍的助戰,漢軍在晉國北方的攻勢,幾乎可以用勢如破竹來形容,許多晉國的城池,只要漢軍攻到城下,城頭上的白旗便升了起來。
晉國兵部左侍郎馮遵得知漢軍攻入了晉國的北方各州,只好率領宜州境內的兩百萬晉軍,趕忙回援國內。
但是兩百萬晉國軍隊在離開橫陵城後,卻在半路遭遇漢國御林軍左右兩衛二十萬大雪龍騎的偷襲。
最終晉國兵部左侍郎馮遵兵敗被俘,兩百萬晉國軍隊,近半戰死,近半投降,只有十餘萬人突圍到了附近的山區,算是暫時逃過了一劫。
可惜這十餘萬幸存的晉軍將士,最後還是走進了漢軍的戰俘營。
接下來晉國朝廷多次向滕國求援,但滕國始終沒有向晉國派出一兵一卒的援軍,使得晉國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抵擋漢軍的進攻。
可惜面對兵力和戰力都佔據著絕對優勢的漢軍,晉國朝廷每天接到的,都是丟城失地的噩耗,到了大漢歷197年的十月底,晉國在麟河以北的地區,便已經全部被漢軍所攻佔。
在橫陵城內的一處府邸,郝東佑見到了漢國七旗衛的都統賈詡。
“賈先生的膽子倒是不小,你難道不怕郝某把你抓起來,交給我們滕國的朝廷。”郝東佑沉聲說道。
賈詡微微一笑,“如今晉國的北方地區,已經盡數被我漢軍所攻佔,接下來我漢軍的數百萬精銳,即將攻入宜州。
郝大帥覺著,憑藉宜州境內的三百多萬滕國軍隊,能抵擋住我漢軍的數百萬精銳嗎?”
郝東佑冷哼了一聲,“郝某就在橫陵城等著,倒是要看看,漢軍如何攻下橫陵城的!”
“郝大帥,宜州本就是我漢國的疆域,只是當年被滕國給搶佔了過去。
據我所知,郝大帥的祖上,也是漢人,正是這個原因,郝家才一直受到滕國朝廷的猜忌。
如果不是有郝家軍的存在,恐怕郝家早就被滕國朝廷給抄家滅族了。”
賈詡的這番話,可謂是說到了郝東佑的痛處。
郝東佑倒是不怕跟漢軍拼死一戰,可一旦八十萬郝家軍拼光了,哪怕能守住橫陵城,能守住宜州,等戰事結束以後,郝家弄不好反而會遭到滕國朝廷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