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王守仁叩見陛下,陛下萬安。”王守仁恭恭敬敬施了大禮,伏拜於地。
“平身,賜座。”
待在王守仁坐下,朱厚煒這才用略帶好奇的目光打量起這位大明歷史上堪稱傳奇的超級牛人。
立志成聖、龍場悟道、單手定寧王,四句震千古!
這是位被封聖的神人,也是大明三百年曆史上唯一一位得到公認的聖人!
他的心學思想影響了無數人,即便到了現代依舊光耀整個世界!
可眼前的王守仁說白了就是位平平無奇的中年男子,身材瘦削,沒有感受到他身上散發出來的所謂浩然正氣,完全就是個貌不出眾的平常讀書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人家名震千古,就算相貌再如何尋常,朱厚煒也不敢有一絲一毫的輕視之心。
王守仁被看的很不自然……
如果這麼看著他的是一位國色天香的美人,那沒準他還能泰然自若,可現在面對的是天子,是至尊,強大無比的王霸氣場多少讓他有些不那麼自在。
但是君王召見,帝不垂問,他就是坐死在凳子上也沒先開口的道理……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朱厚煒念道:“據說王卿年少之時便立志成聖,前幾年被劉謹迫害去了龍場,一朝頓悟,說下此言,朕每每讀之,都覺振聾發聵吶。”
王守仁肅然道:“年少無知,故而大言不慚,陛下見笑了。”
朱厚煒呵呵笑道:“有志者,事竟成,王卿能有此志,並且一直為了追逐聖人腳步,敢於質疑並且提出自己的觀點,這便是聖人之道,王卿無需妄自菲薄。”
王守仁赫然道:“有所感悟罷了,當不得陛下謬讚。”
朱厚煒微微搖頭道:“王卿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天下間的一切都是心的產物,也就是說心即是理,此乃思之萌芽,在朕看來,王卿即便如今不是聖人,來日也會在成聖之路上越走越遠。”
王守仁微微有些詫異,他確實是立志成聖,也不認為自己成不了聖,但是古往今來有幾人成聖?
成聖之路遍佈荊棘,他要著書立說,他要擁有一套完整的屬於他的思想,而且這種思想還要得到天下讀書人的認同,否則就是一個笑話。
然而年輕的皇帝似乎比他更有信心,相信他能成聖,這種信任從何而來?
“陛下謬讚,臣必當全心竭力,不忘初心!”王守仁拜道:“臣早歲業舉,溺志詞章之習,以為聖人之學在矣,然與孔聖之教,間相出入,故且信且疑,其後謫官龍場,居夷處困,動心忍性之餘,恍若有悟,體驗探求,再更寒暑,證諸五經、四書,沛然若決江河而放諸海也……”
朱厚煒笑道:“王卿悟道,知行合一,說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認識和實踐,所謂‘知’說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所謂‘行’則是指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因此,知與行也就是道德意識和道德踐履的關係,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實際行動的關係。”
王守仁更加驚訝,天子能說出這番見解,說明天子真正研究過他提出的心學概念,否則絕對不會說的這麼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