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件事是整個社會的一種共同現象,人不能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別人的恩惠與幫助上,只有先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盡善盡美,才有取得成功的希望。幸運兒永遠只是少數人,更多的人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理想或者打拼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幸運兒固然讓人羨慕,但是努力的人才值得敬仰與尊重,哪怕他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平凡人。
哪怕身處於炮火紛飛的戰場上,理性人格依然非常清醒,知道自己這時候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要想改變眼下這種即將陷入僵局的局面,不可能去指望已經像是打了雞血四處追殺MS的感性人格駕駛的5號機,也不可能去指望以自保為第一優先而且沒有多少攻擊性的人性人格駕駛的1號機,更不可能去指望只是用來充場面顯得人多的哈格和GMP人,一切只能靠自己!
理性人格趁著5號機吸引了絕大部分UAC人注意力的同時,從第二分鐘開始就有意地弱化3號機的風頭,使自己看起來沒那麼顯眼。同時他駕駛3號機慢慢地在向敵方機動陣列的後列移動,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攻擊那些遠端型的MSB,實際上是為了穿過機動陣列繼續靠近自己的最終目標——DT2要塞的2000mm無死角電磁軌道跑。
當然,要想取得勝利,僅僅摧毀對方的要塞炮是不夠的,還得給三支UAC艦隊足夠的打擊才行。這些都是風宇的任務,只有在完成了這些步驟的前提下,新亞洲太空軍的兩支艦隊才會放棄一切顧慮全力出手。
可以這麼說,這場DT2大會戰的主力依然是第10艦隊和第5艦隊,但是主角卻是由風宇來擔綱。這就像一部戲,哪怕劇本再好,如果主角都演垮掉了,就別指望這部戲能夠得大獎。
作為萬眾期待的主角,理性人格此時駕駛著“風暴”3號機終於突破了UAC人不算厚實的陣列,來到了後方遠端型MS集中區域。
相比於那些只是用來增加炮火矩陣密集程度的一般機師,佔總人數五分之一的遠端型機師有自己作戰任務,就是進行威脅性較強的精確打擊。在總共六支機動中隊當中,遠端型MS雖然只佔了120架,但是他們的攻擊遠比其他人加一起都來得更有威脅。
如果任由這些遠端型不受干擾地攻擊“風暴”1號機,再加上四位UAC王牌的近戰配合,風宇的第三人格就算防禦能力再強,也會疲於奔命。
所以剛才突入UAC人的機動陣列之後,理性人格並不急於像感性人格那樣激情四射地大開殺戒,而是非常冷靜地將自己的攻擊目標鎖定在這些遠端型MS身上。
別看風宇是意識流,而那些機師是遠端型,可是要論遠端攻擊的實力,理性人格卻是凌駕於這些普通機師之上的。對方的遠端攻擊打不中擁有超高機動能力的3號機,而這架高機動型“風暴”的肩部高斯炮卻一打一個準。這種詭異的局面不由得讓人有種錯覺——“風暴”才是正牌的遠端型,而那些MSB都是假的。
對方打不中3號機那是非常正常的,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機神,風宇豈會在這種事情上面栽跟頭。對方的粒子束武器打不穿3號機的R粒子盾,偶爾命中個一兩發於是無補。而高斯炮的高爆彈出膛速度又不夠快,理性人格根本不會給對方命中自己的機會。
反之理性人格的攻擊都是有策略的,他採取的是當年還是個小小的鐵球駕駛員就掌握的射擊技巧“重疊射擊”,利用有目的地走位,形成自身、真實目標與偽目標的三點一線。然後在三點一線形成的瞬間開火。
如此一來,擋在真正目標之前的偽目標MS遮蔽了遠端型MS的光學感測器及動能感測器,使其無法做出系統報警。等到偽目標閃開的時候,高爆彈距離目標又已經很近了,遠端型機師根本來不及做出規避動作。
說起來“重疊射擊”確實是一種非常有隱蔽性和欺騙性的射擊手段,當年風宇就是靠著這種技巧從萬千鐵球駕駛員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光榮的機師。
成為機師之後,風宇之所以沒有再使用過這種策略,也沒有走上遠端型這條道路,是因為他在駕駛機動戰士方面並沒有什麼過於突出的特點,而是呈現出比較綜合全面性。加之機動戰士擁有遠勝於鐵球的高機動性,使得他要製造三點一線的機會變得非常困難。
而今之所以重新採用這種技巧,則是因為3號機的機動性遠勝於量產型MS,讓他能夠輕鬆地走位來實現三點一線的“重疊射擊”。
依靠這個技巧,他成功地在過去的兩分鐘當中擊墜了超過三十架遠端型MS,平均四秒鐘一架。雖然這個成績遠不如感性人格駕駛的5號機輝煌,但是論技術含量,當屬“重疊射擊”更高。
如果說近身格鬥的戰場是5號機的舞臺,那麼遠端對射則是3號機的舞臺,徹底壓制了他們各自的目標。
之前還沒有人看出這一點,但是當理性人格突然穿透了機動陣列,向著位於戰場第三防線的UAC艦隊群衝刺時,絕大部分人的目光終於被3號機吸引了過去。
這一刻,UAC人終於知道DT2大會戰真正的主角是這架略顯低調的3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