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是從植物裡面提取染料進行染色的一種方法。植物性染料就存在於我們的身邊,許許多多的植物,都可以用加熱提取法來得到染料。
當散落在詩詞之中的那些梔子、茜草、蘇木、蓼藍……都落在布料上呈現出植物特有的顏色當“草木染”進入。
人們發現,漫山遍野花果的根、莖、葉、皮都可以用溫水浸漬來提取染液。經過反覆實踐,我國古代人民終於掌握了一套使用該種染料染色的技術—草木染。
草木染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採用天然植物、中藥材、花卉、蔬菜、茶葉、根莖、果皮等材料,經過榨取汁液製成染料,為織物染色。
中藥染就是由此演變過來的,運用中藥本身的顏色,為織物上色。不僅可以使織物有多種顏色,中藥中的有效成分還可以給織物賦予神奇的生命力。
“艾嬰芽”經過十年來的不斷研究與實踐,終於掌握了這項美麗浪漫而又古老的技藝。
古代以五色——青赤黃白黑為基本色。再由本色混合調出更多繽紛的顏色,稱為“間色”
東漢,馬藍是我國北方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在今河南開封一帶有專業馬藍產區。文學家趙岐路過此地,有感而發,作《藍賦》寫到“餘就醫偃師,道經陳留。
此境人皆以種藍染紺為業。藍田彌望,黍稷不植”。相應的,南方同胞多用“吳藍”(木藍槐藍)。
茜草根含有茜素,以明礬為媒染劑可以得到鮮豔的紅。漢代,茜草大規模種植。茜草染成的色彩又稱“絳”。
由西域傳進來的紅花染成的色彩又稱“真紅”。有李中有詩《紅花》是這麼形容的:“紅花顏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
“艾嬰芽”採用從大自然中獲取的自然染料“茜草”染織出的西瓜紅,不僅顏色美麗,還能抗菌,防蟲。
主要是梔子。梔子的果實含有藏花酸,染出的色澤微微泛紅。《漢官儀》中提到:“染園出卮茜,供染御服”。由此可見,御服這種高階服裝也是用梔子染出來的。
生絲會用強鹼脫膠,麻的材質就需要要用草木灰反覆浸煮。
我國的紡織和印染技術工藝有著悠久漫長的千年歷史,近幾年來草木染一詞開始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人們開始回溯我們的傳統與本源,崇尚自然之美,草木染文化所代表的觀念以及內涵也運用到了我們“艾嬰芽”的服裝與生活用品之中。
“艾嬰芽”潛心研究了10年純中藥染色工藝,無任何有害新增物,還原天然草本色,迴歸大自然的原生態風格。
在過往的歷史中,古人都是從自然中取得想要的顏色,中藥染就是其中之一。
這些靈性和美麗的顏色,全都是來源於藥材,取自於自然,經過了歲月的洗禮最後又迴歸於自然,不變的迴圈,正如生命的輪迴,源於天地,迴歸天地。如果說萬物亦有情,中藥染便是藥材對布料書寫的情書。
取之自然,還原自然。其原材料取之於中草藥、樹木、花卉、水果等。不會使用有害化學染料染色,並且使用中藥還可以對人體面板都一定的修復作用。
染料顏色的提取沿用古法稀釋,使用純天然助劑。染色過程的水可以迴圈利用並且洗滌染色織物的水也對環境沒有任何汙染,實現零汙染、零排放。
中草藥植物染色製作的衣物用品,不含人任何化學物質,對人體無致敏性、致癌性、抑菌抗病毒、安全性高。
廢舊衣物處理可降解,迴歸自然不會汙染破壞環境,與自然和諧共生,返璞歸真。
由於“艾嬰芽”的床品毛巾染料都是天然植物染料具有活性易揮發,會出現輕微褪色的情況,但這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傷害,同時廢水也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好產品,天然造,這些方面也恰恰體現了“艾嬰芽”產品的純天然性。
日本研發了7年並未成功,但是我們“艾嬰芽”透過無數次的實驗,無數次的失敗,只為人們能過上健康的生活。我們的中藥染是在草木染的基礎上研發,針對人體免疫力的一系列產品。
我們不能改變世界,我們只是想世界會因為我們而有那麼的一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