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多月之後,李加汝先生便與世長辭了,“烏銅走銀”的手藝被金永才傳承了下來。
提及師父,金永才眼裡充滿了欣賞和感恩,也感慨人生命運的無常。李加汝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和傳奇,聰明又帥氣的李加汝早年是土司家的上門女婿,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並育有一個兒子。
後來因為時局變遷,他辭別妻兒,上山落草為寇,當了土匪,又遇到三大戰役戰敗的國民黨殘部,正好在土匪裡選拔好的工匠,他因為身懷絕技,受到了優厚的待遇。
1955年,雲南的解放軍開始剿匪,李加汝買了農民的衣服下了山,從石屏到玉溪,走了整整7天,投奔在師弟家,1956年下半年才回到自己的家鄉,逐漸開始以銀匠的手藝謀生。因為怕自己的經歷會影響到妻兒的前程,他拒不和妻兒相認,並斷絕了一切聯絡,從此孑然一身,孤單了一輩子。
烏銅走銀的傳承歷來信奉“口傳心授、不留筆跡、傳男不男女、世代單傳”的規矩。如果不是後來命運安排了金李二人的相遇,烏銅走銀絕技能不能被傳承下來還真是一個謎。
金永才說烏銅走銀傳到他手上,是偶然也是責任。他創立的“金李記”銀器品牌,也是為了紀念他和李加汝師徒情深,相依為命的那段日子。
這30年來,金永才一直執著地潛心研究烏銅走銀工藝,果然沒有辜負師父李加汝的期望,將烏銅走銀技藝順利地傳承下來了,並且在他手中得到了發揚光大,創作出很多經典精品。因為他天資聰穎、悟性極高,在繼承的同時還做了很多創新。
金大師說“烏銅走銀的所有工藝,除了烏銅的冶煉技術之外,其餘的我都做了改動和創新”。
提到“烏銅的冶煉”,金大師告訴我們這是製作烏銅走銀的第一步,冶煉技術也是傳承的秘訣。烏銅其實一種合金銅,在冶煉的時候,500度時,需要加入什麼材料,700度時加入什麼,1000度時加入什麼,這些都是有著嚴格配方的。最後加入的材料,在30秒之內必須起鍋,否則就會全部廢掉。
而最終判斷烏銅冶煉是否成功,則需要遵循目光、火光、月光的“三光定色”原理,缺一不可。所以以前烏銅走銀的傳人都是晚上自己在院子裡做,並不完全是為了保密,也是因為在冶煉時,需要輔助月光來定色。
對於其它工藝的創新,金大師說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次偶然的奇蹟。
眾所周知,烏銅走銀在經歷了烏銅冶煉、鍛制烏銅片、鏨刻、走銀、焊接組裝、拋光打磨之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捂黑”。
許多精美器物的製作都需要付出辛勞的汗水,但恐怕只有烏銅走銀是直接與“汗水”緊密相關的了。烏銅走銀需要用帶著汗液的手不斷反覆把玩,才能最終形成烏亮美觀的顏色。
1994年,昆明有一位老人,找金永才定制一個烏銅走銀的墨盒,送給考上大學的孫子。他問金永才該怎麼保養。金大師如實回答說,多用汗液把玩,越把玩越烏黑光亮。
結果,幾天之後,那位老人很生氣地拿著墨盒回來找金永才理論,他用汗液把玩後,原本烏黑的墨盒竟然變成了紅色,他說金永才是大騙子,這個墨盒是假的,要求賠償。
金永才也很詫異,從藝這麼多年從未遇到這種情況,他也賭氣說:“我把這個墨盒拿回去,用一晚上的時間重新捂黑,明天再還給你,我可沒有騙你”。那位老人將信將疑地把墨盒給他帶了回去。
回到家金永才很鬱悶,心裡很憋氣,而且一晚上重新捂黑墨盒真的挺難的,便隨手把墨盒往桌上一放,就坐著邊生悶氣邊想辦法。
妻子喊他吃晚飯,那天正好吃餃子,在蘸醋的時候,家人不小心把醋灑到了墨盒上,也沒人注意。吃完飯收拾桌子,他驚奇地發現紅色的墨盒上有幾個黑點,猜想可能是醋。
於是他開始大膽試驗,把墨盒泡在了醋裡,果然,20分鐘之後,墨盒漸漸變成了黑色,然後他再用帶著汗液的手把玩了一晚上,墨盒比最初更加烏亮美觀。
金永才這才恍然大悟:90%的人汗液是酸性的,所以可以用來捂黑烏銅走銀,而那位老先生的汗液是很少見的鹼性,所以墨盒會變紅。從此以後,烏銅走銀的捂黑時間便被大大縮短了。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