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科幻靈異>大時代的夢> 第六十七章 烏銅走銀(1)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七章 烏銅走銀(1) (3 / 3)

首先,以烏銅(一種在優質銅中按配方摻入金銀等其他貴金屬後形成的合金)為胎,並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

然後,將純銀(或金)熔化後走入花紋圖案的刻痕中(此即為“走銀”),利用高溫和化學處理,使銀(或金)與銅融為一體。

最後,經冷卻、打磨、拋光、捂黑等技術處理,底銅自然變為烏黑,透出銀(或金)紋圖案,呈現出黑白(或黑黃)分明的裝飾效果。

用這種方法制作成的花瓶、香爐、酒器、茶器、文房四寶等工藝品,能呈現出古色古香、典雅別緻的韻味。

因該工藝多以走銀為主,故被稱為“烏銅走銀”。

高階工藝美術大師金永才是“烏銅走銀”製作技藝的第六代唯一傳承人,目前擔任昆明市官渡古鎮烏銅走銀傳習館的館長。他18歲習藝,透過鑽研、努力,熟練掌握了這門擁有280年曆史卻瀕臨失傳的技藝。

金永才說,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烏銅走銀”買主多來自臺灣、日本、新加坡。通常他都是和買主在茶館裡碰頭,邊喝茶邊談生意,談完以後再回家裡取貨。在海外有很多“烏銅走銀”的愛好者和收藏者,他們聽說還有人會做,就紛紛找上門來訂貨。

烏銅走銀工藝品造型典雅別緻、端莊高雅,紋飾豐富多彩、特色鮮明,色彩古香古色、黑白分明,給人強烈的視覺衝擊和藝術震撼。

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品相、精湛的工藝、細膩的雕工深得人們喜愛,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觀賞價值、收藏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

金永才說:“‘烏銅走銀’目前在國內的買家也日漸增多。”“作為純手工技藝,‘烏銅走銀’製作起來非常費時,因此產量有限,大件工藝品需要三四個月才能完成,小件如手鐲也需要五六天”,身兼銷售主管的張憶說。

金永才介紹說,“烏銅走銀”的價格越來越高,很大因素是由於它的製作工序繁多、細膩入微。

首先要用優質的銅和一定比例的黃金、純銀摻和其他十餘種貴金屬,熔鍊成烏銅合金,並將合金以鍛打、碾壓等方法做成不同厚度的烏銅片。

設計、剪材下料後,再在烏銅片上描繪出所需要的圖案紋樣或文字,其線條應流暢。

然後根據烏銅片的厚度,用鏨子刻出一定深度的花紋或圖案。

接著再用純銀的銀屑或純金的金屑填充至圖案處,以“走”滿為度。

經高溫處理後,銀屑或金屑與烏銅就自然熔為一體了。此工序為整個烏銅走銀技藝過程中最關鍵的步驟。

緊接著,將走好銀的烏銅片進行打磨、組裝、焊接成型,或將製作好的烏銅片焊接組裝在已設計製作好的金屬器物相關部位上,使其成為一件完整的器物。

然後手工打磨,將初成型的器物進行清理拋光處理(現在多用砂紙或砂輪作拋光處理),讓其顯出銀白色線紋。

最後用手掌捂起,待手出汗後,邊捂邊揉搓。這樣做的目的,是透過長時間的手汗液與烏銅產生反應,使烏銅器面發生氧化,生成一層自然的氧化保護膜,讓烏銅坯呈烏黑髮亮狀態(這道工序也有相當的技術要求)。

由於是純手工工藝,“烏銅走銀”的製作工具也相當的傳統,主要工具有風箱、熔爐、鐵錘、油燈、吹管(吹火走銀用)、鉗子、鏨子(鏨刻花紋用)等,發展至今,工具的更新上增置了“皮老虎”和噴槍,用在加熱和走銀工序上。走銀用的燃料主要有煤油、汽油、天然氣。

烏銅走銀的技術關鍵在於“走銀”工序,即怎樣把銀走到烏銅上。不掌握好適當的化學反應原理和熱原理,烏銅片上的銀將脫落,或烏銅坯將被破壞。從金屬的熔點和相融效果來說,把銅走到鐵上較容易,而把銀走到銅上難度較大。百镀一下“大時代的夢爪书屋”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